对于儿子的这个请求,江父在认真考虑了一会之后,终于同意了。
虽然很失望,但江铭毕竟是他第一个孩子,身为父亲的他总是希望儿子能够有所出息的。
既然请回来的先生教不了他,或许外面的私塾先生有办法让他听话也说不定。
抱着这个试试的想法,江父就去打听外面比较好的私塾。
经过打听,他决定把儿子送到离家最近、名气也不错的一家私塾去。
然而江铭却不同意,胡搞蛮缠地要去最远的长春私塾。
最后江父被他烦得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到长春私塾。
江铭之所以一定要上这个私塾,那是因为在上辈子的时候,这个私塾曾经出过好几个秀才以及一个进士。
尤其是出了进士以后,长春私塾自此名声大噪,许多家长都想把儿子送进去读书。
但塾长是个性格古怪的老夫子,他只收资质好又勤奋的学生,其他看不上眼的学生就算给他再多钱也不肯收。所以许多在里面读书的学生家长都以自家孩子在长春私塾读书为荣。
江铭已经想好,既然要上,就上最好的私塾。
假如他运气好的话,将来真的考上了秀才,这样他就不怕被继母茶氏算计了。
虽然确实有某些朝代规定商人及后代不得参加科举,但并非所有朝代都是如此。
例如在池非那个世界里,隋唐时期确实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宋朝开国之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可以做官。
接下来的元朝就延续了这条规矩,没有规定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明朝商人后代不仅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明朝政府还不断为流动性很强的商人提供了参加科举的便利,即给予他们与其他流寓人员同样的,可以在异地寄籍暂居或附籍的权利。
清代就放得更开了,商人不仅可以参加科举,清代商人捐官的还很多。
至于在这个时空里,早在好几个皇朝以前,就已经放开了这条规矩,允许商人及后代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也可以当官。
究其原因,一是拥有大量资本的商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所致。
尤其很多皇朝建立之初,推翻旧制者都曾或多或少地得到过商人们的资助,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是异地为官这个传统确实有效避免了商人为官以后,有可能会在当地形成官商一体,为祸当地百姓和经济的弊端。
大魏也延续了这条规矩,没有规定商人及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因此没有读者会觉得江铭身为商人之子,想读书甚至考科举有问题,这本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接下来,就是江父带着江铭去长春私塾拜师的过程。
在面对塾长的时候,江铭一反平日的蛮横无礼,首先毕恭毕敬地给塾长跪下,然后十分诚恳地表示自己虽然没读过书,但很希望可以进入私塾好好学习,请塾长能够收下他。
态度之诚恳认真,不仅让江父刮目相看,连塾长也颇受感动,最后终于答应让他进入私塾读书。
就这样,江铭开始了在长春私塾里的读书生涯。
池非虽然没有上过私塾,但他有个无可匹敌的外挂,那就是他的朋友简书棋本身就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个新科举人。
对于读书之事,还有谁比他更清楚?
而且他在考秀才之前,也是在私塾里读书的,这简直就是有关读书科举的人型度娘。
抱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池非在他上门做客的时候,像个专业记者一样问了他大量读书时的细节,而且还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以免遗漏。
简书棋听说池非打算把这些有关读书的细节放到新书《重生》里,很是激动。
不仅有问必答,还提出了许多池非没有想过也不知道的事给他作参考,简直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池非在写江铭在私塾读书的部分时,才能够把各种细节描写得巨细无遗,让人有种仿佛自己也在私塾里读书的错觉。
实际上,相比于其他地方,京城本地上过私塾读过几年书的人还是很多的,因此识字的人也远比其他地方要多得多。
只不过真正会走科举这条路的人很少,因为这条路实在太艰难了。
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去私塾读书,只是不想让孩子做个睁眼瞎而已,另外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因为识字而找到一份比较轻松体面的工作而已。
正因为池非写得足够真实详细,所以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上过私塾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十分怀念的感觉,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在私塾里上课的情景。
许多人甚至还清楚记得自己因为没做好功课,而被先生打手板的光景。
当时觉得很痛,甚至想哭,但现在想起来却感到十分的温馨和怀念。
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曾经活过一世的江铭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远比其他孩子学得更加认真和刻苦。
别人练字的时候可能最多写五、六遍,而他却会自动自觉地练上二、三十遍,直至确定自己不会忘记为止。
江铭虽然不是天才,但经过这样刻苦自觉的学习,他的成绩很快就从众多同龄学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了师长眼中的好学生。
至此,第二章结束,全篇一共一万字左右,光是写江铭在私塾读书的部分就写了将近六千字。
对于这么详细的描写,读者们不仅不觉得冗长无聊,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看到江铭刻苦读书的各种细节描写时,读者们都被这种充满励志的故事情节给深深打动了。都想再看下去,可惜没有了,只能无奈地等第三期文学报上市。
还好文学报不像《仙侠》的话本一样,要一个月才上市一卷,而是每隔几天就会发行新的报纸,这极大地缓解了读者们焦急的情绪。
随着《重生》第二章的更新,文学报再度迎来了一波销量高潮。
从第二期报纸上市之后五天过去了,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三千多份报纸,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同样地,打在第二期报纸上的广告一经推出,随缘皂店的销量立刻有了明显提升。
店里的马掌柜和张帐房以为这广告是东家特意花钱打的,都对池非这一英明决定赞不绝口。
不知道怎么解释的池非,只好厚着脸皮接受了他们的称赞。
()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