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头皮一寒,道:“成氏对陛下的皇位归属一直态度冷淡,岭南那边的声音仍是属意皇孙,难得他们愿意相助陛下新政,看来似有软化,大人觉得何处不妥?”
“何处不妥?倒不如说,哪里都不妥。”石梁玉声音一沉,“尔等皆为先父麾下,随我如履薄冰至此,难道不知,只有成氏与陛下两虎相争,才有我们的存活余地?否则又何必从赵妃身上布计?”
森然含杀的目光,让人不由得心中一颤,低声道:“属下……属下只是见大人日夜为陛下之政务操劳,还以为、还以为欲效先太傅成晖鞠躬尽瘁之风。”
成晖为先帝稳守内政数十年,直至遇害后,朝纲方逐渐崩解。这一点上,石梁玉仿佛也继承了这份师风,若非涉及争斗之事,分内政务确然无可挑剔。
提及成晖,石梁玉闭上眼,道:“闲话休提,成钰或许料到彭校尉之死同本官有所关系,但他既拒绝承认陛下帝位,便表示他如今乃朝外之人,不在其位,难谋其事,必有疏漏之处。”
他顿了顿,拨开案上卷册,道:“公卿世家,多少沾有寒食散,先帝在时,常赐寒食散至庾郡公府邸,而庾郡公的侄女正是成钦遗孀,明日你承抄检寒食散之责,可将庾府列在其中。陛下未能及时救回成钦的性命,本就有一份心结,而这,就是火引。”
“妙啊,待斗败了成氏,接下来便是剑指帝位——”下属谄媚的话未说完,便忽地挨了一记耳光,愕然道:“大人?”
“石莽的结局,你没看到?”石梁玉慢慢握起手指,低喃声里,隐约流露出一股执狂,“我要的不是大越江山,只要她更依靠我一些,而非是成钰,甚至……她自己。”
……
正月初,京中便出了一件大事。
先帝笃信丹药之术,整个炀陵一度处处烟香,道士盈街,而一开春,新组建的京畿卫便一身戎装地满京城抄检寒食散,其中尤以先前阳奉阴违的各大道观药房为甚。
短短数日,抄出的寒食散价值无计,甚至塞满了一座粮库。那些寒食散当众销毁之时,不少药商心疼到背过气去。
寒食散向来为贵胄专供之物,最风行时,几乎每门每户都用以待客,如今动到了根本,教这些道观药铺背后的名门贵胄损失惨重,既惊又怒,越武专横之传言徐徐发酵。
而这边宫中,季沧亭在安排了御医专程为赵妃解除寒食散的药瘾之后,便又开始回头处理横亘在眼前的政务。
“两件事,其一,便是此行从苟正业身上搜得蜡丸书,刑部三日内便会给出结果;其二,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寒食散之祸,朕已决意根治,不可久拖。”
此时的议事殿里,从刚回京述职的铁睿、庾光,到新提拔的谢九,俱是季沧亭的自己人,谈起政务来便少了在外时那般深沉严肃。
铁睿道:“京中各处已安排下去,虽有不少世家震怒非常,但到底不敢和官军起冲突。至于百姓们,他们用不起寒食散,抱着看热闹的心思,倒是最支持陛下的。”
庾光从回京述职以来,便耳闻季沧亭种种激进政策,憋了许久,方道:“陛下,臣对寒食散一事仍存疑议,便拿我家的产业为例。我家太公出身行伍,即便不喜寒食散,也有两三间药铺经营此物,前些年先帝在时,一年所获之利也足以养起一支分家。以小见大,可知若一夜之间将寒食散彻底禁绝,便是断了某些世家族系的活路。”
自家人敞开天窗说亮话,季沧亭自是乐见其诚意,道:“你我幼年时何曾不知这个中利益牵系?寒食散禁绝,或许会断了一部分人的生计,但人之为人,本就怀有趋安恶习,如今战后百废待兴,朕岂容这些瘾君子以寒食散为由避世而去?此政非为行险,而是万象革新第一步。”
铁睿目露尊崇:“臣同意陛下的观点,会在此时反对的势力,想来当时匈奴南下时也是第一批做那软骨懦夫之辈,彼时能为一时之安服膺于外夷,此时又凭什么不能服膺于陛下之治世?如今京中雄师在手,谁敢作乱,不妨先拎出来以正视听!”
庾光驳斥道:“铁睿,朝政之事非独杀伐一道可周全,你当多劝谏,而非仗着武夫之气怂恿陛下将自己陷入孤军之境。”
季沧亭听他们彼此争吵了一会儿,回过头问新任的户部尚书:“谢九,你这个平时人称小成钰的怎么说?”
谢九道:“臣体质羸弱,打不过二位大人。不过昨夜已拟好了善后之策,这些道馆药铺抄没后,那些失去生计的百姓可随官商经营,陛下沿路顺手打服的那些小国正朝贡而来,急缺人手呢。”
“还是聪明人办事妥当,以后尽管直言,打不过的朕帮你去打。”
谢九笑了笑,忽然道:“既然陛下允许,那臣便直言了,诚如陛下所言,治世当一鼓作气,无论是寒食散,还是由彭护军所起的谣言,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前最棘手的,乃是成钰的态度。”
铁睿和庾光瞬间便不吵了,齐齐看向季沧亭。
“陛下当早做决断。”“陛下三思,成氏股肱之臣,不可自毁长城啊!”
截然不同的声音,正是季沧亭矛盾所在。她仰头盯着天花板上略显狰狞的龙纹,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成钰那疏离的侧脸,连一个目光都不曾予她。
季沧亭一生罕有恐慌,也从未质疑过成钰待她的心意,而如今却总是不免想——他是在叹息她的无能,因为她没能救下成钦的性命?
恍惚片刻,忽闻恶讯杂沓而至。
“见过陛下,今日查抄寒食散时,撞见昌德郡公庾象私下收受寒食散,自称是药用,与京畿卫争执间,庾老郡公心绪激动,吐血垂危……”
庾光猛地站起来,跪地道:“臣家中药铺早已遵行律令关闭,叔父乃是因患病方得药用少许——”
“朕知晓,你先回去探视郡公吧,铁睿也跟着去吧。”
庾光与铁睿匆匆告辞后,谢九叹息一声,行了个大礼,道:“臣斗胆猜测此事并非偶然,庾夫人巾帼英雄,亦难抵小人算计,想来有心人已开始针对成国公布计谋害。他若留在京中,今后要面对的,不止是今日小人之害,他日恐怕铁睿等自陛下大业中得富贵者,也会逐渐视之为政敌。”
季沧亭的势力对她皆是死忠,乃因他们一身荣华,都是和季沧亭的帝位绑在一条大船上的,季沧亭沉,则他们沉。而在季沧亭看不到的地方,他们要比她更在意这个皇位的稳定,在他们看来,成钰现在的态度就是不识抬举。
“一语点醒梦中人,多谢你。”季沧亭,“今日他们对庾老郡公下手,再来,恐怕就是庾夫人,最后便算计到了成钰身上。朕不怕小人中伤,只怕大势之下,他的固执会成为所有人的眼中钉。拟旨,成国公为国谋得北境百年平定,朕愿拜他为太师,他若愿意,便联手一开大越盛世,若不愿,便送他先归故里养老吧。”
“明智的决断,不过依臣的了解,成钰断不会如此轻易被说服。”谢九口吻苍凉,“倘若到时当真逆世而行,那他就不得不与天下为敌了。”
“不。”季沧亭道,“他永远不必与天下为敌,因为到那时候,与天下为敌的,先会是我。”
第七十八章困龙·其一
“我今日打算启程去厄兰朵,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来同你告个别。”
自庾氏老郡公的丧仪上吊祭回府,成钰便遇见独孤楼立在门前,一副即将远行的模样。
成钰对他话里的“厄兰朵”三字思索了片刻,便知道了他的目的,道:“我记得我应同你解释过,那桩草原女郎的奇遇乃以讹传讹。你我知交多年,你应了解我的为人才是。”
独孤楼:“没错,你我知交多年,我当然知这天下之直率,季沧亭独占八斗,世人共分二斗,汝倒欠八斗。”
房檐上的冰凌趴地摔出一声脆响,成钰沉默片刻,方道:“独孤楼,你若是太闲,自可去朱雀大街走上一遭,有的是京中才俊哭着喊着拜你为师。”
独孤楼道:“免了,我没有那个精力耽搁于俗事。今次一别,再会有期,我有两句废话同你交代。”
成钰道:“你都自陈是废言了,想必知晓我不会听。”
独孤楼道:“让你为了天下大势放弃季沧亭的劝词,这些时日想必你已听得耳朵起茧了,我亦看得腻烦,只说一句话——有话不直说是读书人在朝堂门阀的生存之道,但有时,却是会既误了别人,又误了自己。”
成钰:“……你想我如何直言?”
独孤楼:“直接告诉她,你瞎了,需要她照顾,问她愿不愿意了却仇怨后,放弃这些本就不属于她的责任退位归隐,做回她自己。”
这不可能。
午夜梦回时,成钰偶尔会憎恨起自己的家学教养带给他的那份不得不兼顾天下苍生的理性与自矜,只要一闭上眼,他就能看到这江山没了季沧亭坐镇后的乱局。
她在那个位置上镇压着一切蠢蠢欲动的人心,只要她在,这片江山就再无外夷敢觊觎,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祭品,人们顶礼膜拜,只为她的牺牲。
“我自同她相识以来十数年间,从未要挟过她为我做任何妥协,这次也一样。”
独孤楼语带一丝看破世情的咏叹:“君子之风,剖心裂腑,你可想明白了?”
“无所谓什么明不明白,所有人都想从她身上分一杯羹,从而获得自己寄望的利益。我只是……不愿也做那个分食她的人。”
此时,门外一声急促的马蹄响,却是赵公公亲自带着圣旨赶来,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成国公,陛下的心意皆在其上,老奴不敢多言,这封圣旨请国公自鉴。”
独孤楼直接伸手取了那圣旨,替成钰迅速览罢,叹道:“你不愿分食你的心仪之人,却不想她比你更果断,先给你两个选择——留在朝中承认她的皇权,或荣归故里,从这场乱局里脱身。不过依我看,在她认定天下苍生凌驾在她个人私情之上的一刻起,给你的选择就注定只有一条了。”
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眉梢眼角,熟悉的庭院里,恍惚间还回荡着那年依稀年少时的欢声笑语。
“独孤楼。”成钰缓缓睁开他那双久浸世事的双眼,道,“黄老说,我这双眼受风霜割冻,要彻底恢复,少说三年。三年后,你的剑可愿为我出一次?”
侠以武犯禁,独孤楼从不在乎什么天下之大不韪,反倒是露出几许兴味的神情:“只要三年后,她的武学别成长得太恐怖,我的剑就为你出一次。”
……
元宵过后,伴随着逐渐从一冬的冰雪中融解的枝丫,回朝的老臣们明显察觉到朝中的不同。先是上朝的朱雀大街旁,竖起了一座座邸报公示栏,上至春闱大事,下至国境四方的农桑菜价,还有一小版写着四方夷狄的动向与见闻,百姓们围在邸报前聊得眉飞色舞,往常对于越武帝的窃窃议论声竟再罕有听见了。
有的顽固老臣起先还不觉得什么,差人一打听,大惊失色:“这……这分明是朝廷内政,岂能告知小民知晓,若让这些无知小民妄议国政,岂不是闹得人心不稳?”
于是开春第一次朝会前,便有不少老臣揣着在马车里临时写就的奏本,打算在季沧亭面前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非将愚民之政恢复过来。
谁料刚一上朝,季沧亭人却没上朝,只有赵公公颁布了一道圣旨,说近日之改革诸事,皆是经由陛下新拜的太师成国公修订实行,但眼下政绩未显,或引起骚乱,成国公梦见先帝与先太傅争论此次革新,深感不安,日前已引咎辞职。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一片尴尬。
先帝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晓得,半辈子听信奸佞,除了传位给季沧亭算是成了件挽救江山的功德外,半辈子听信奸佞,更害死先太傅,弄得山河凋零。
成国公上任太师后,以雷霆之势布下所有改革措施,又一肩扛起了改革带来的所有反对声浪,如今先帝入梦示警,已算是代满朝文武反对过了,而成钰业已领罚辞官,一时间让朝中众臣没办法再僭越开口。
“那,关于近日这些取缔寒食散、捣毁道观、在民间发行邸报等等措施,陛下可有意再三思?”
赵公公笑眯眯代皇帝口谕道:“太师辞官,陛下彻夜难眠,深感痛心。针对今次之革新,议可再议,但需在暮春官闱过后再谈。”
百官困惑不已:“何谓‘暮春官闱’?”
赵公公道:“此乃成国公辞官前最后一折,唯恐百官春节后怠惰政务,遂例同新科春闱一般,百官亦需再考以检验为政之心,关于出题的重任,成国公虽人在岭南,但心在天下,也愿一并担下此任。”
这一日,百官都想起了,当年在贡院里冒着倒春寒的苦楚奋笔疾书的恐惧。
一套招式连消带打,退朝之后,百官如坠云雾,只有小龙门昔日学子兼季沧亭的发小们出了宫门后怒吼出声。
“成钰,你走就走!怎就不当个人!”
……
与此同时,称病不朝的季沧亭正站在炀陵城的城头上,目送的车驾已走了许久,她却分毫没有要离去的意思。
从日出到日中,城墙下行人匆匆,百姓们的脸上虽有风霜,却始终洋溢着对日后的向往。
赵公公处理完宫中的杂务,前来寻季沧亭,见她的衣衫已被濛濛细雨浸湿,无声叹息着将伞撑起送至她头顶。
“……陛下,朝中之事皆按陛下的安排进行,一切亦皆在陛下与太师的预料之中,官闱之事,群臣自顾不暇,待官闱过后,革新之事大局已定,他们再难撼动国策。”
“赵公公,你说作为天子,是不是不该放走这个不世出的辅臣?”季沧亭道。
“那陛下,可曾真正将国公视为辅臣?”
“他是授我治国之能的恩师,也是我至今仍认定要誓同生死的人。”季沧亭无喜无悲,道,“这样重要的人,却连再见我一面都不曾,便要去到千山万水之外了。”
赵公公道:“陛下若是心里难过……”
“我不难过,我只是在想,这些年我每每离开炀陵往塞北而去时,他是不是也如我般站在这里……那时的他,是否也抱着我这样的心情?”
“情深易伤,陛下,朝中还有要事在等你。”
季沧亭轻声道:“再等等吧,我那时都回头过了,他欠我一次。”
那一日直至夜幕初开,远去的人也再未曾回头,枯等了许久的季沧亭,也不得不再次披上一身华贵的衮服,回到了深宫面对她的王途。
……
二月初十。
刑部突遭大火,好在着火的档案库救援及时,只烧去了部分陈年旧卷,并未有多少损失。次日,整理库房的差役忽然发现,之前由御驾亲自带回的苟正业体内蜡丸书受热竟显现出些许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