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 / 2)

中国一向崇尚白玉,白玉才贵,那种黑灰色基本没什么价值,所以这块玉也就中间那么一点白值钱。

不过初挽盯着这么一块玉料,想起那位即将做寿的老将军,心里有了想法。

当下她上前,问那摊主这块玉怎么卖,摊主看了一眼初挽,根本没看在眼里,直接报价了一个二十块。

初挽笑了笑:“这块玉也就中间那一块白能用,这么小一块,又是这形状,顶天做一个小挂件吧。”

摊主听这话,再次看了初挽一眼,这次认真起来,初挽也就不来虚的,两个人讨价还价一般,最后五块钱成交了。

五块钱,也是正常价,毕竟很多人的工资也就那么三五十块。

这个年代,古玩市场还冷清着,也就圈子里人自己玩玩,外面老百姓根本不认。

摊主卖出去挺高兴的,初挽拎着那块玉快步离开了,离开后,她直奔潘家园后面胡同里一处,找到了一位玉匠。

这家玉匠是世代做这个的,和初挽祖上有些旧,不过这么多年了,过去的那点交情也都淡了,人家也不认识初挽。

初挽知道他家做得好,特意寻来的。

对方打量了那块玉一番,问她想做什么。

初挽便形容了一番:“中间这一块白,略带一点红,利用这块红雕刻一个寿桃出来,周围这些黑灰,雕五只蝙蝠。”

玉匠听这话,打量了一番那块玉,便抬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初挽。

之后,他颔首赞许:“好眼力。”

这本来是一块平淡无奇的玉,周围那一片黑灰基本没什么利用价值,但是如果按照初挽这么雕,也算是巧色了,可以将这块玉的色泽纹理充分利用挖掘出来。

当下两个人再次沟通后,玉匠也就准备动手,说好了三天后来取,初挽付了四块钱工钱。

走出玉匠家中,初挽对于自己淘的这块玉是极满意的。

要知道,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分很多种,靠着知识,靠着眼力,靠着运气,靠着自己对市场的了解,都是捡漏。

比如黄花梨在这个年代根本没人要,直接当烧火棍,但是有些人知道,这黄花梨在民国或者在如今的国外可是被人追捧,于是收购下来,静待黄花梨在国内时来运转的那一天,这就是捡漏,这种捡漏也带着一种对未来的预判,或者说是赌。

捡漏有时候就得动别人动不了的脑子,或者独辟蹊径挖掘出一个卖点,或者别出心裁因形就势。

捡漏还可以靠着人心,靠着对人性的感悟来捡。

东西永远是那个东西,东西不会变,但是人心会变,人心变了,对东西的理解不一样,价值也就不一样了。

初挽就这么揣着袖子,在潘家园市场看了看,也没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眼看天不早了,先去买了个烧饼填饱了肚子,过去附近摊上买了水果和菜拎着,之后坐了电车过去广外胡慧云家了。

胡慧云是当年过去他们村的知青,比初挽大三岁,偶尔会给初挽讲一些城里的故事,初挽挺喜欢她的。

有一次胡慧云发烧感冒了,初挽照顾她,给她做饭,又去山里采了草药熬给她吃,胡慧云一直都很感激,两个人关系也好。

胡慧云前些年回来城里,现在在一家出版社上班,当上了编辑。

她家住在大杂院里,条件并不好,不过她父母人不错,见到初挽来了很热情,说是要包饺子给初挽吃。

初挽便拿出来自己带的水果,还有一块肉,这倒是让胡慧云父母很不好意思。

他们知道初挽和太爷爷相依为命,家里条件一般,不忍心。

初挽道:“这是我在我陆爷爷家拿的,叔叔阿姨不用客气,再说这几天,我估计还得在这里叨扰呢。”

胡慧云:“挽挽带了肉,那咱们就用这个包饺子吧!我和挽挽谁跟谁,咱不用客气!”

胡慧云父母也就不说什么了,忙洗手准备做饭招待初挽。

胡慧云父母做着饭,初挽就跟着胡慧云进了她的卧室,她的卧室不大,床也很小,不过两个姑娘挤一挤倒是也能睡。

胡慧云拉着初挽的手,说这说那的,提起来自己相亲找了一个对象:“人还行,就是家里有三个姐姐,估计他们家重男轻女。”

初挽听着,道:“那样的话,你得考虑考虑,像这种好几个姐姐的,人家肯定是要生下来一个儿子传宗接代的,现在计划生育又这么严格,当他们家媳妇肯定不容易。”

初挽这也是有感而发,上辈子胡慧云嫁给那家,曾经为了生儿子打胎过,之后还是生的女儿,家里一直不安生。

初挽知道人的命是很难靠一两句话改变的,她和胡慧云也只是姐妹交情,管不了她一辈子的事,但到底是不忍心,想提点下,万一她就改了心思呢。

胡慧云想想也是:“那我再考虑考虑吧。”

初挽:“对,实在不行,你可以和他谈谈,就说你喜欢儿子,一定要生儿子的,看看他的想法,他如果表示反对,那我觉得挺好,如果他听你这么说,赞同起来,或者只笑不说话,你就明白了……”

胡慧云听这话,惊讶,之后恍然,笑起来:“挽挽,你这招够狠的!”

初挽:“这叫诱敌深入。”

胡慧云见她那一本正经的小模样,喜欢得想捏她的脸:“你这小机灵鬼!”

一时又叹道:“你太瘦了,应该多吃点,这几年你在外面到处跑,估计遭了不少罪,都瘦成这样了。”

初挽对此倒是不在意:“我还小,以后还可以长。”

胡慧云愣了下,之后越发笑起来:“你都十九了!”

初挽却是很认真的,因为她后面再长长,还能长高2cm,而且不会像现在这么瘦弱,头发也会变好,总之她会变得很漂亮。

所以她觉得,不着急,慢慢来。

晚饭吃的饺子,胡慧云家饺子很好吃,她家还打了一点香醋蘸着吃,初挽吃得心满意足。

这几年,她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过得比叫花子没好多少,饥一顿饱一顿的,赶上什么吃什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