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太到底还是带着满腔怒火愤愤离开了。
叶香云送她出门时,心里那叫一个畅快,嘴里空泛地安慰着,心里实在地高兴着,她就怕自己没控制好表情,一不小心喜形于色。
叶香云回来时,对杨君苏的态度更加温柔。
杨君苏也趁机给她上课:“妈,你看到了吗?你在娘家不受重视,婆家就更看不起你。你对大姐的做法跟我姥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叶香云低头不语。
杨君苏又说:“我奶说她年轻时贤惠温柔,这话我虽然不信,但也不排除她年轻时真的正常过,她后来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妈,你年轻时是什么样的?你后来怎么变成了这样子?”
这话不知戳到叶香云的哪根软肋了,她的心头涌上一股酸涩怅然,有一股想流泪的冲动。她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好像自己都忘了。虽说也好不到哪里去吧,总归是比现在好多了。
杨君苏又送上一剂猛药:“妈,其实你比我舅舅聪明能干善良,我们姐妹四个比我舅家的表哥表弟聪明能干体贴,比我堂哥堂弟有出息。可是,在你的心里,我们就是不如他们。你闺女我说的话,总场的领导都愿意听,四分场的群众争着鼓掌,但你从来不听。甚至于,我那个十来岁的煞笔表弟说的话都比我管用,你没事好好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你是不是从来都没有重视过自己,所以也不重视同为女人的我?这究竟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你的悲哀?我的话就说到这里吧。”
第八十二章新同事新发挥
叶香云听着闺女的话,愣在原地,久久不语。
这之后几天,她一直神思恍惚,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杨君苏这一套组合拳加针灸再加猛药,终于有了效果。久治不愈的患者叶香云的病情终于略有起色。她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虽然不清晰,但总归比以前明白了。
杨君苏接着给她继续治疗,给她安排了个临时工干,鼓励她走出家门,跟那些天南海北的军人家属聊天接触,让她见见世面,让她做副业挣钱,上学习班,读书看报听广播。杨君苏不指望她一下子能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只希望她慢慢地改变,以后别再拖后腿就行。
处理完叶香云的事,杨君苏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她有一半时间在办公室里。
她办公室的风格跟她这个人一样,简洁高效,一眼望去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各类文件报表或是放在文件柜里,或是排列在书架上,上面贴好标签分类。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杨君苏办公桌上的墙上贴满了各种计划书和表格,最显眼的是一张四分场的规划蓝图,上面标满了各种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标记和符号。
墙上还贴着生产规划书,各种农作物播种比例的表格,本年度的核算,明年的生产计划和预算等等。
旁边的小书架子还摆满了农业书籍、领袖著作以及马克思文集,全是又红又专的书,别的书也不能摆。
杨君苏正在埋头写东西,高洁走过来说:“杨科长,宋场长叫你过去。”
“哎,好的。”
杨君苏猜测宋要武叫她可能跟明年的生产计划有关,她想了想,便拿起一叠资料和笔记本过去。
她到的时候,贺新华、老金、杜成他们已经到了。贺新华身边站着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这人杨君苏不太熟,但黑瘦男子旁边的人,她可认得,万昌春。
万昌春见了杨君苏还是有些不自然,扯扯嘴角勉强笑了笑,算是招呼。
杨君苏大大方方地跟他打了声招呼。
宋要武指着黑瘦男子介绍道:“这位是老郭,是咱们农林科的科长,他旁边的是小万,你们应该都认识。”
大家笑着跟老郭打招呼,老郭挨个跟大家握手问好,轮到杨君苏时,他说道:“杨同志,你真是年轻有为啊,我可是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
杨君苏客气道:“郭同志过奖,一看你这肤色就知道你经常出外勤下基层,是个负责有觉悟的好高志。万同志是我的老队友,人勤恳能干,认真负责。我们大家一直等着你们农林科的同志到位,真是好饭不怕晚,好同志不怕等啊。”
她这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老郭也是心情舒畅。
万昌春默默叹息一声,人家杨同志就是厉害,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他就不行。
宋要武笑着说:“本来我还想说几句欢迎词,这下可好,小杨都替我说了,确实,好饭不怕晚,好同志不怕等,郭同志到位了,咱们新场的干部班子算是勉强搭建起来了。”
宋要武简要地寒暄几句,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是这样,麦收已经结束,夏种也播种完了。趁着现在不算太忙,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接下来的计划。大家各抒己见,咱们好好交流交流。”
老郭先说道:“那我先说几句,我参加过三分场的建场工作,按照正常程序,咱们国营农场是头年勘察地形,第二年修路弄交通,第三年基建开荒,第四第五年才开始生产见粮食。咱们四分场是头年开荒头年播种,已经很快了。我觉着目前咱还是以稳为主,基建工作继续,开荒也要继续,今年秋天就可以播种一部分麦子。”
宋要武冲老郭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贺新华说道:“我们基建科还是继续搞基础建设吧,先建好宿舍楼和家属楼,之后还要修路,年底要挖水渠,反正之后三年的工程量都排得满满当当的。”
杨君苏跟在贺新华后面发言:“宋场长,今年秋天咱们还是得继续开荒,新开的荒地是生荒地,我建议这些生荒地明年继续大面积种植大豆,因为大豆的根瘤菌会藏在土壤里,会为来年播种增加养料。种上一年大豆,再种别的作物会好许多。”
杨君苏这个说法引起了老郭的好奇:“是吗?还有这种说法?”
贺新华和老金也用好奇的目光看向杨君苏。
杨君苏拿出一张泛黄的旧报纸给大家看:“你们看,这是几年前的报纸,已经有人总结出来了。”几年前大家还一门心思搞建设搞研究,现在都一心搞革命了。
大家接过报纸传阅一圈,还真是如此。
老郭把报纸还给杨君苏,钦佩地说道:“杨同志,你真是个有心人,几年前的报纸你都留意着。”
宋要武微笑道:“小杨是我们场里最爱学习的同志之一。”
老郭应和道:“爱学习好啊。”
宋要武说:“既然如此,那明年的生产计划改一改,新开垦的荒地不种油菜和别的作物了,全部种上大豆。”
这下倒没人反对。
说完生产计划,宋要武接着说农田水利建设,他们四场新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基本没有。
宋要武主张田间河网化,多挖沟渠,排灌一体,以应付洪涝和干旱。贺新华倒不反对这个计划,但同时也提出人手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宋要武也头痛,干部少可以凑和,大不了一个干部当三个用,但工人少就很麻烦。工人的劳动量本来就已经很重了,你再把一个人当两个用,那不得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