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TXT全集下载_16(1 / 2)

可这并不是柳明月希望看到的,她极力想要把他们拉离原来的轨迹,哪怕如今陈梓澜去了文兵团亦不一定会回到原来的轨迹,但她并不想赌。

前些日子徐燕就曾经警醒过她,日子应该更低调些,怕是有好些人盯着她家呢。

柳家村没有斗地主分田地的经历,大部分是同族,也不可能真的撕开脸。就是日后那些小年轻真的受到了什么鼓动回来闹,也不会太过火,这是柳明月一直比较倾向于留在柳家村的最重要原因。

她犹豫着是不是该放手让陈梓澜去,毕竟她这个时候去是合适的,等过些年,政审严格了再去,怕是就没有机会了。可就算是送进去了,等运动开始的时候,她若是一个不小心暴露了背景,只怕日子也是很难的。

若是想要安全些,或许可以送远一点,这个年月里,交通不便利,只要后续工作做好,想查到还是有难度的。

只是柳明月不舍得就是了。

哪怕几个孩子并不是她亲生的,哪怕陈梓澜跟她也不算是多亲密,但是柳明月还是不舍得。她守着上辈子的那些回忆,时时抚慰着她,叫她不断地输出温情,也得到了这些孩子的回馈。

即使是陈梓澜这样的性子,在柳明月面前也是乖巧得很的。陈梓湘的性子温和些,人也更懂事,自然是做得更好,就更别提底下的两个小孩儿了。

“这件事我会放心上的,到时候跟陈叔好好商量,再做决定也行。”她也没有一口拒绝,更没有跟孩子权衡利弊,“湘姐儿,我上回去学校也听你的老师说了,你的成绩很好,书法上也有几分天赋,有没有想要找个老师专门上课?”

这个时候虽然不能太张扬,可孩子若是喜欢,当做业余爱好学习着也是可以的。陈梓湘如今大概算是入门水平,如果得个老师的教导,自己再勤学苦练些,日后也算是有门才艺。

柳明月自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就更愿意孩子们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一样不嫌少,三四样最好,什么爱好都支持。

陈梓旻快看杂书,且喜欢数独,她也都很支持。陈梓淳的性子散漫些,什么都爱一点,没有什么征兆显示出来,她也不强求,随着她三天两头换一样。至于豆子和杆子,说实话,能把功课跟上来已经算是很大的成就了。

尤其是豆子。

杆子是个男孩子,活泼好动,跟陈梓旻又不一样,加上他亲娘在身边,很多时候柳明月只是会给建议,并不会直接管束。在教育陈梓淳的时候会顺带上他,却不会专门为他想其他事儿。

陈梓湘对柳明月自然是很信任的,既然她都说了会处理,那就是不需要自己操心了。至于找个书法老师的提议,反正她是觉得不需要的,“还是别了,我就是业余水平,平日里也就是陶冶情操用的,不需要专门学了。”

她可是清楚得很,现在找个像样的老师学一门艺术,价钱可不低,尤其是自己这种年纪的孩子,又不是拜师,都是要花钱的。

家里头的经济情况她是清楚的,哪怕有一些积蓄,可开销也大。就目前他们几个孩子都在上学,柳明月又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吃老本的日子还长着呢。尤其是柳明月又不要阿香他们的钱,除了他们交上来的生活费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之外,其他都是负担。

柳明月还有那么多的爱好,弟弟陈梓旻还得看医生……陈梓湘的小脑袋里头转的可都是这些担忧,根本不敢想那些事儿。

当然了,即使条件宽裕的情况下,她也不是很想,毕竟这不是她的喜好,只不过是几分天赋罢了,浪费了就浪费了呗。

“也行,那要是有你喜欢的,记得要说。”柳明月说道,摸了摸她的脑袋,“你虽是姐姐,可也才十一岁,家里还有我和陈叔撑着呢,大可不用这么懂事儿的。”这样懂事的孩子叫人看着就心疼。

陈梓湘倒是没觉得自己是懂事儿,只顺着柳明月的话点点头,“行,我知道的。”她看着自鸣钟,嘱咐道:“您也早些睡吧,也别忙太晚了。”

柳明月送了她出去,这才收拾好东西准备睡觉。明日是周一,孩子们要上学,大人们要上班,她跟常丹约好了一起去山上采蘑菇,前两日刚刚下了雨,这会儿去正正合适呢。

自从牛兰芳接了村里头采买的事儿之后,是越发忙碌了,尤其是周一,老陈头得去采购,回来了就都是事儿,现在牛家跟第二个供销社没什么区别了。于是,柳明月跟常丹就慢慢熟悉起来,两人常常约着一起上山。

无论两人在其他方面有多少的差异,对于孩子的教育上,意见是统一的。尤其柳至坤跟陈梓旻又是好朋友,两个孩子又都是极其聪明的。对于孩子的未来规划,常丹是时常跟柳明月沟通交流并且借鉴她的做法的。

她深知自己的局限,对于这些事情从来都是不吝请教,也正是因此,柳至坤在村里头的孩子里,甚至是镇上,也是出类拔萃的那种。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开始在家办公,我也不知道在家办公能做啥,头疼……

☆、四十一章

柳明月背着自己的背篓往山上去了,一同去的除了常丹,还有村里的两个妇人。这个时候快到农忙了,家里头的事儿和地里头的活儿都不少,所以来的人不多。几个人凑在一起闲聊着往山上走,倒是也挺融洽的。

“说是要调整了,工资往上升了一级。”其中一个嫂子的男人也是去了镇上的酒坊,跟柳立安是同一个生产线的,“这下可好,本来说要明年再把孩子送去上学,索性今年就去了得了,还省了些。”

听说这两年还有补贴,等过了今年,明年的话就没了。要是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的话,还能省一年的学费呢。

虽说一年学费就几块钱,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已经不是小数目了。若不是自己的男人去了镇上,还真的拿不出这些钱。

每年地里头的产出都是固定的,风调雨顺的话还能顺顺利利过,若是有个天灾人祸的话,那就真的是无力回天。而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大概也就能有个几十块钱,扣掉日常的开销,能存个十块钱都是富裕家庭了。

学费虽说是不贵,且是一次性支出,可孩子上学的话,家里头就少了个劳动力,而且还有不少额外的支出。要不是真的疼爱孩子,要不是家里头的条件真的足够支撑,很多农村的人都不会把孩子送去的。

“能上学还是不错的,我家那两个送去了以后,懂事了不少。”常丹说着,给他们举例子,“以前回家都要我在后头拼命催才会动,现在可不一样了,都挺自觉的,说是学校里头的先生教导了,要学着分担家里的活儿。”

她反正是很满意的,孩子的成绩也挺不错,老师教育得也好,以后肯定更好。

常丹知道自己和丈夫都是粗人,除了埋头苦干卖力气之外,也没有别的本事。她是认的,这辈子就是这样的命了,但是孩子却不行。现在孩子年纪都还小,可塑性强,若是好好读书之后能有别的出路,怎么好叫他们跟自己似的,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尤其是村里头有人走出去之后,更是给大家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常丹也不求孩子能大富大贵,起码脱了身上的一层农家的皮,不要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常丹的话大家还是很赞同的,柳明月也清楚她的想法,“好好读书,等他毕业了,国家还能给安排工作呢。”这可是新出的规定,高校出来的人都有特殊优待,只要专业对口,马上能够被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去。

这无疑是骚到了大家的痒处,大家畅所欲言,关于正式岗位这个诱惑,就没有一个农村人能够躲过。

除了对柳明月的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外,还有关于村里头的八卦,以及正式岗位的相关待遇等等,就没有一样是不能说的。

很快她们就找到了一片蘑菇,大家开始忙碌起来。除了蘑菇之外,只要视力好,还会看到许多可以食用的野菜,甚至是木耳和不知名的果实。柳明月这些年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询问别人,自己就能判断是不是可以食用的。

每年她都要摘很多回家,除了马上吃的部分,还有些要晾晒起来,甚至还得在村里头收一些。家里头的餐桌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东西,荤素搭配着,从来就没有落下过。

当然了,吃不完的各式品相相对较好的干货,还可以让老陈头脱手出去,这些东西到了市里还是很受欢迎的。

等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常丹习惯性地将自己的篮子给柳明月看看,“给你先挑挑,想要什么。”说着,自己开始帮着翻捡了,她自己垂着头,却没发现边上俩人的态度不大对地看着她们。

柳明月见状,就知道她们是误会了,笑着解释道:“我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嘛,在家做了好些肥皂,可以洗衣服洗澡用的。一般她和兰芳嫂子都用这些跟我换,”末了,她还打趣了一句:“我的运气没她们好,总能捡到好东西。”

反正都是捡来的,也就是花了些力气,甚至都不用清洗晾晒,就能换到不少的肥皂,何乐而不为。

虽然柳明月一直强调那些事做坏了的残次品,但是对于常丹和牛兰芳她们而言,这些用来洗衣服洗手洗澡都是好用的很。农家人哪来这么多讲究,能用就成了。

最近随着柳明月开始开发护肤品,已经靠着换东西赚到一点点私房钱的牛兰芳,甚至还破天荒地花了几个鸡蛋换了瓶擦脸的。这要是发在平日里,她恨不得一毛钱掰成三瓣花,哪里舍得。

听到这儿,她们也心动不已。

其实肥皂这东西大家都知道,镇上就有卖的,偶尔还有货郎穿街走巷卖或者换。但是听常丹描述,柳明月做的跟买的还是有区别的,好用很多,她们不约而同地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筐子。

但是因着跟柳明月不是特别熟悉,也都不大好意思开口。可肥皂这东西是实在实用的消耗品,若是以后都能用这些野菜蘑菇在柳明月处换得到……她们是十分纠结。

常丹知道柳明月多得是肥皂,之前她做了好些,但也不好直接就帮着答应或者拒绝,便开口道:“你这可都是好东西啊,嫂子眼神可比我好使多了。”她直接把话题转开了,也算是给了柳明月一个缓冲的时间和话题。

自己家里头的存货有多少柳明月自己清楚,至于做肥皂的原料,对她来说要买到也容易,所以她欣然接受了。“那该是我占便宜了,这两个猴头菇就值不少钱。”她没有直接说换多少,只叫她们上门:“要不等会儿跟我一块回去看看吧,家里头存着不少肥皂呢,给你们挑好的。”

她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做法,然后跟她们说了说成品该是什么样子,便带路往自家走去。而常丹也顺便跟着去了,她得去柳明月家里头换些胡椒。

今天柳立安说交代了镇上的猪肉摊留了一个猪肚,她打算炖了给孩子们补补。这做法还是柳至坤在柳明月家试过了之后,回家跟她说的呢。以往她只知道炖咸菜去味儿,现在倒好,又学了个新菜式。

“也是跟着你长了这么多见识,先前坤儿还给说了好些好吃的,我听都没听过呢。”说到这儿,她不得不夸一夸秦嫂,“就是我跟她少碰到一块去,要不然应该要专门去请教请教的,可是做菜的好手。”

她反正是很佩服,常丹嫁过来也好些年了,家境一般的情况下,菜式上折腾的功夫自然不多。可柳明月家,野菜都能做出花来,多得是她可以学习的地方。

当然了,她没有人家舍得,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才是烹饪的关键,可第一项她就做不到。

农村人一家人一年到头可能就吃一罐油,油渣都是新年的一道菜,平日里根本就见不着。可柳明月呢,每顿都有肉不说,煮菜用的油都够她家吃一个星期了,哪里能比。

常丹也不过是这么一提,柳明月也就这么一听,随口附和:“有空你就来学,哄哄孩子也好,他们上学也是辛苦得很,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些,也不能太亏嘴了,要不然营养跟不上,个儿也不高。”

像陈梓旻就发育的不错,跟同龄人相比,身材要匀称高挑许多。

柳明月有时候怕他们过早发育,会后继无力,所以打听了不少的偏方,等孩子再大些,到了真正发育的时候,就能用上了。平日里除了鼓励他们读书习字之外,也乐意叫他们跑跑跳跳长身体。

说到这儿,另外一位嫂子就有话说了,“是啊,我家庭哥儿就是这样,长得早了些,过了十五之后,就不见高多少了。”她也是愁得很,这农村的孩子身板要是不行,终究是吃亏些。

哪怕柳明月没有生养过,在育儿这方面还是很有经验的,她带着陈家的四个孩子,养得都好,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等到家的时候,秦嫂已经开始准备午饭了,家里就她们俩加上俩小孩儿,吃不了多少,常常就是煮面或者熬粥打发了。

柳明月将人留在厅上,让秦嫂帮着倒了水,自己去把存着的一些肥皂给提出来了。这些都是当时做的时候配比出了点问题的,或者是形状不够好看的,叫她这个强迫症没办法接受的,通通拿出来了。

“秦嫂,你给装些白胡椒,让嫂子带回去,她要炖猪肚。”柳明月知道家里头的这些佐料是不缺的,倒也大方得很,“多装几个,这个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虽然夏天吃了这种大补的东西不好,但以常丹那珍惜的模样,估计得分好几次放,偷工减料估计效果不佳。

她给多些,也是放着她省俭太过,浪费了这么好的胡椒。

那两位也挑好了自己想要的,都挺知礼的,按着常丹给建议的换到了合适的量。柳明月很大方地表示以后还可以来,这样,有新增了俩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