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穿书之水美人》TXT全集下载_4(1 / 2)

立即要了份省城日报,翻开副刊,果然有这样的栏目,又要了份来自沪市的大报,社会版也有同样的内容,哈哈,瞌睡有人递枕头,这下好办了。

余凌峰见妹妹笑眯眯出了新华书店,做老八叔的船回龙城,一路上嘴角也没放下,心中充满疑惑,研究杀人真能让人这么愉快?

回家第一件事将货款交给奶奶,不像两兄妹没见过世面,光数钱就数了三遍,周莲漪嘴角都没牵动一分,扫了一眼,就将钱锁到柜子里。

见孙子和孙女面露失望,好笑道:“咱们徽商当年虽然不像开票号的晋商,银子多得数不清,可生意流水的银两也是用筐来装的,现在这才几个钱。”

“哦。”两兄妹红了脸,是我们小家子气了。

钱没让周莲漪高兴,见到孙女带回来的丝绸布料,脸上皱纹舒展,露出笑容,“这块料子不错,芳芳颜色选得好,奶奶就穿不惯那的确良,要说舒服还属棉的和丝绸,你妈手艺最好,让她给你裁件荷叶袖的短衫,小姑娘夏天穿又漂亮又凉快。”

晚上家里人从酱园回来,得知老抽卖得顺利,又见到绮芳带回来的礼物,全都高兴非常。

没有女人不爱美,季秀珍和季秀梅心下感动,小姑子是个懂事的姑娘,可手里哪有那么多钱,这钱肯定是太婆和婆婆给的。

两人有时也会私下感叹,余家搬到集古村反而成全了她们姐妹俩,嫁进来丈夫体贴,小姑子和小叔子勤快懂事,两层公婆也慈爱,没有什么不完美的。

自家人说太多感谢的话就见外了,季秀珍疼惜地摸摸小姑子的头,“我跟人新学了个衣服样式,别让妈费神,我来给你做,保证比状元街卖的那些漂亮。”

绮芳转转眼珠,搂着嫂子胳膊道:“大嫂,衣服不急,我有个事想请你们帮忙。”

“什么事?二嫂能帮上忙吗?”季秀梅凑过来问道。

“当然能。”其他人都在算账,绮芳拉着大嫂和二嫂出了中堂,“我今天在新华书店买了几份报纸,报纸上有些个小版块我觉得我也能写,反正在家待着没事干,想给报纸投个稿,写一些社会见闻,嫂子,你们有没有听来的关于家里闹矛盾啦,或者其它社会纠纷什么的,能跟我说说吗?”

脑袋里的案例有成百上千,但贸贸然写出来,还是有些违和,绮芳谨慎,不会这么做,想着家里两个嫂子交际广,给她讲点小故事,她再加工一下,就是最好的素材。

季秀珍笑了,“我们家这是要出女秀才了,芳芳真厉害。这事找你二嫂就对了,你二嫂干完活就爱跟村里的姐妹东家长西家短,方圆这些乡镇,谁家丢了只狗她都清清楚楚。”

季秀梅被损也没不好意思,她性格外向爱交际,小姑子的要求特别好满足,想了想道:“最近还真挺说了个新鲜事。”

“二嫂,你说,我听着。”

“跟我们村紧挨着的娄下村,最近可热闹了,他们村张家是大姓,张家发字辈排行老三的二女儿嫁给了同村冯家的小儿子,摆了结婚酒后,第三天就跟亲戚一起南下粤省干工程活,一去就是一整年,结果前两个月带了个女的回来,两家打翻了天,这事难缠的是,张家姑娘年龄不够,两人没领证,冯树丰跟这个后找的倒领了证……”

只摆酒,没领证,这涉及婚姻效力,还有事实婚姻的认定,这个故事有代表性,经济放开,稳定的家庭关系势必受到冲击,写出来很有教育意义。

季秀梅说完期待地看向绮芳,“这个行吗?”

“相当可以。”绮芳点头,“要是挣了钱,二嫂,我分你一半。”

第十章

绮芳说写就写。

临睡前见对面二楼女儿卧室的窗口亮着灯,不明就里的彭家荣对丈夫说:“我们芳芳去趟省城回来竟然肯用功了,看来出去见见世面还是有好处。”

女儿奴余泽湃不置可否,“你也别逼她太紧,她爱学就学,不爱学考不上也没什么。”

“你说芳芳怎么就不随我呢?我当年要不是被你耽误了,结婚那么早,早就当上女状元了。”

“我耽误你什么了?嫁给我不好吗?”

有关女儿的话题就这么跑偏了。

绮芳在奋笔疾书,在省城新华书店买的报纸摊在旁边,上面名字叫“警灯”、“社会掠影”的栏目被她用红蓝铅笔着重圈了起来。

发展经济,首先要注重法治,虽然法律现在不健全,但普法教育已经推展开来,绮芳仔细研究了这些跟普法有关的栏目,不一定是真人真事,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些关乎公序良俗,惩恶扬善的,多以普及法律常识,以及伦理道德的小故事为主。

版面有限,这种栏目的文章篇幅都不长,基本都在千字以内。

这种长度对她来说连命题小作文都算不上,唯一的烦恼是,以她现在的身份,不能写得太深,只能从一个法律爱好者的角度,引出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

保护隐私,用匿名方式书写故事,“王小曼未到法定结婚年龄,没有进行婚姻登记,只在婆家摆了喜酒,丈夫刘三贵婚后即外出,挣了点闲钱在外找了个城里姑娘彭晓玉并且扯了结婚证,三人闹翻天……王小曼跟刘三贵算不算夫妻关系?刘三贵能不能被认定为重婚罪?”

一气呵成,绮芳检查了下错别字,放下稿子,光洁的脸庞露出慧黠的笑容,想了想提笔又接着写了一篇。

“王东东带女朋友去游湖,有人落水在船旁呼救,伸出手就可以把人救起,可王东东却视而不见,把船划远,落水的倒霉蛋淹死了,倒霉蛋的家人找到王东东,说他是杀人犯……”故事浅显,属于刑法上很有争议性的不作为犯罪的著名案例,刑法出台不久,写这样的小故事,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犯罪构成要件。

先写两个试试水,绮芳第二天过桥去状元街对面的县城邮局,给沪市和省城的报社投了稿。

没让她等太久,五天后,绮芳做好晚饭,正带着沅沅三个在天井里玩老鹰捉小鸡,余凌霄推开院门,“芳芳,你的信。寄信人的地址是省城日报社,报社怎么会给你寄信?”

给报社投稿的事情,绮芳脸皮薄,怕被拒稿丢脸,让两个嫂子保密,所以其他家人还不知情,余凌霄当然会奇怪。

绮芳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也没想到会一击即中,一脸惊喜,“大哥,快给我。”

白高兴了,信那么厚,不会被退稿了吧?拆开一看,原来报社把刊登她的小文章的那页报纸也一起寄过来了,里面还有版面编辑的信。

“余绮芳同志,你好!

我们编辑部经讨论认为你的文章文笔流畅且具有警示意义,特予以刊登。相信看过你的故事之后,那些早年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夫妻,会得到提醒尽快去民政部门补办结婚证明。如你以后有类似故事,望继续给我们投稿。”

除了信,还有绮芳心心念念的稿费,省日报的稿费是千字八元,不多不少,她写了一千字,汇款单上的数字正好是八元整。

半个小时写完的小故事,挣了这么多,绮芳很满意,她打听过,现在国营大厂的职工一个月工资加上奖金也就六七十块,她这挣钱效率比他们高多了。

晚饭桌上,报纸被全家人传阅了一圈,绮芳在余家众人心目章的才女,表扬的话听得绮芳耳朵都羞红了。

余凌峰羡慕道:“芳芳,你写豆腐块大小的文章挣的稿费都够我们卖16瓶老抽了,三哥心里有点酸。”

不多话的余凌岳忍不住呛声,“你酸你也写。”

余友渔喝了口小酒,喜滋滋道:“我乖孙女随我,有才。”

绮芳谦虚,“爷爷琴棋书画样样都行,我差远了。”

“你爷爷还斗鸡走狗,玩物丧志,你比他强多了。”家里能这样说余友渔的只有周莲漪。

绮芳看着爷爷和三哥一脸人艰不拆的表情,强忍着笑低头扒饭。

彭家荣心思细腻,想到女儿早前说过对法律感兴趣,鼓励道:“你三舅公不是在市检察院上班吗,过年在你外婆家我听他说过,闹纠纷的越来越多,基层政府有意向设立法律服务所,人才不够,肯定对外招聘,虽然不是正式的编制,你既然对这方面感兴趣,将来要是招考,你去报名试试。”

“这个好,以后谁闹离婚,欠债不还你就去给解决矛盾去,肯定特别威风。”季秀梅立即明白这工作的性质就是调解员,她喜欢。

“二嫂,你就不怕他们挠我一脸血。”绮芳梦想是当刑辩律师,不想当什么劳什子的调解员,可律师资格考试得过几年才有,不过有机会考个临时工先干着,也是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对彭家荣说:“我会继续努力的。”

又过了一天,沪市日报刊登文章的回执也到了,沪市的稿费竟然比省城高,千字十元,绮芳一下收到了十块零两毛稿费。

看来这个方法真可行,她一个月要是发表十篇小文章,稿费就能顶上一个高收入的工人了。全国的报纸那么多,她可以多找一些去投稿。以后投稿的内容可以侧重经济方面的纠纷,不期待引领社会大潮,但要是能早日推动民法立法,她可以努力挥动下小翅膀。

想到就干,绮芳去邮局抄其他大城市主要报纸的地址和邮编,在报纸杂志堆里惊喜地发现邮局还代卖《故事会》。

熟悉的老味道《故事会》啊,创刊已经快二十年了,怎么把它给忘了?

邮局负责报刊发行的小伙子见绮芳对《故事会》感兴趣,热情地介绍,“这期封面那个杀人故事特别精彩,杂志一到我就拿回家熬夜看完了,不抓紧看,过不几天就卖光没得看了。”

是啊,谁不爱看故事呢?现在电视机只在大城市的拥有率高一些,全龙城也只四五家买了电视。没有别的娱乐,茶余饭后捧本《故事会》不是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消遣吗?

绮芳听后很兴奋,《故事会》是现在最好的发表故事的渠道,发行量大,估计稿费不会低。

她各种匪夷所思的案例看了一大堆,写个中篇长度的民间猎奇故事、侦探故事,一点都不难,就这么办。

扒着爷爷余友渔听了一肚子老头添油加醋过的,他早年闯荡上海滩的传奇经历,精心构思了个发生在民国上海滩的离奇杀人案,情节设计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寄给了杂志编辑部。

虽然对故事很满意,但是现在文学热流行,有才华的人那么多,不知道自己的投稿会不会石沉大海。绮芳等待杂志社答复时,心里还有点小忐忑。

当收到《故事会》的回函,看到里面那张一百元的汇款单,绮芳高兴地跟家里每一个人拥抱。

周莲漪慈爱地揉了揉怀里孙女的脑袋,“没想到我们芳芳还真有编故事的才能,等奶奶找个时间把你太外公当年的经历给你讲讲,一点不比《水浒》什么的差。”

“那我给太外公写个连载故事,给他立个外传。”

绮芳觉得能这么顺利地发表故事,不是她写得多出类拔萃,主要是有才华的人都奔着《收获》、《人民文学》发表严肃文学去了,这个领域的竞争小。

她不想当作家,就是过点讲故事的瘾,顺便再挣点钱,还真不少呢,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心里乐开了花。

以前听说八十年代文学青年收入不错,还真不假,按现在货币的购买力算,这可是一大笔钱呢。

尝到了甜头,绮芳特地去龙城重新开放的文化馆借了一堆书回来,堆在案头专心搞创作。

绮芳挣钱上瘾,至于是不是有穿书任务要完成,这个又说不准,反正还没见到人,操心这个太早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6-2314:09:13~2020-06-2411:57: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72971530瓶;芷旻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十一章

省城西郊

黑衣青年单手支着下颌斜倚在窗下一张精致的黄花梨木罗汉床上,屋里家具不多,件件古朴精致。看摆设看不出这是朴素务实的八十年代,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百年前的富贵之家。

地上的官帽椅上坐着另一个青年,听他说道:“龙城上游的浅湾村有一大片涝地,大概有一百多亩,排水困难,本村人没有钱整理那么大的荒地,最近宣布对外承包,我去看过那块地,挺符合我们的要求。”

黑衣青年点头,“手续你去办,有水有田,可以另辟蹊径,去太湖一带寻几户会桑基农田技术的人家,条件开得高点,让他们搬过来指导我们两年。”

“这个不难找,我办完承包手续就去找人。”

黑衣青年想了想提醒道:“省城的铺子让瞿老费点心,尤其那几样东西,别放过圈子里的任何消息,收货的时候也不要掉以轻心,有消息立即通知我。”

“瞿老细心,不会漏掉一点线索的。”

黑衣青年没在继续开口,伸手捻起窗台上一截掉落在香炉外面的香灰,看了眼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目光复又转开,望向窗外院子一角,道:“是时候回龙城了。”

椅子上的青年点头,“都听你的,你说什么时候回,我们立即就动身。不过在城里安身立命,房子倒好说,可以现买,做什么营生我们得从长计议,城里人都亲连着亲,你又不想立即公开真实身份,贸然出现不好吧?”

窗边的人嘴角微勾,语气有说不出的嘲讽,“城里我的亲戚的确不少呢。”

想起件事,嘴角抬高,“还真有一份亲等着续上。”

多年兄弟,互相了解颇深,金哥这人的性格使使劲往好里说,也只能用古怪来形容。心中的事除非是他想告诉你的,否则你别想探出一分。虽然对续亲的事情十分好奇,椅子上坐着的青年人也忍着没问。

接着聊回到龙城的营生,建议道:“承包手续弄完,整理土地估计会费很大劲,再种上东西,等到有产出得一两年后了。省城古董铺子倒是不需要那么多人手,要是在龙城开分店,太显眼了,要不我们接着卖山货?这个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熟得很,上手快。”

“又不是以前的黑市,山货能卖出什么价?”黑衣青年不同意。说完眼中转出抹兴味,“干什么我已经想好了,你猜猜看?”

天天怪里怪气的,你的想法我哪猜得出来?见黑衣人坚持,地上的人只好硬着头皮猜,“要是不卖山货,龙城人爱好书画的多,卖文房四宝怎么样?就咱这气质样貌合该做文雅生意,对了现在叫搞艺术。”

“没意思。”

“那就开个家具店,这个我们也熟,专做复古的老家具,总有人爱这个,也挺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