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还是第一次看见杜荷发火,急忙说道:“鄠邑县伯息怒,这些都是我派人一五一十地登记的信息,绝对不会出错,再者说,如今长安城中的灾民,加起来足有三万之多,偶尔登记错了一些,也在所难免啊……”
杜荷用指头敲打着桌子,说道:“许大人,你现在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啊,我说的是,如此多的资料,你需要提炼之后再给我,而不是一股脑地塞给我,你想让我自己去总结吗?我现在是以工代赈的指挥长,不是你手下的师爷啊。”
许知远听说杜荷一发怒就有人遭殃,顿时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该如何总结啊,下官愚钝,请鄠邑县伯明示。”
杜荷拿出纸币,唰唰地写了起来,最后拿起一张纸交到许知远手中。
杜荷说道:“我给你一天的时间,将这些册子重新统计一遍,有多少男子,多少女人,大人多少,小孩多少,木匠有多少,石匠有多少,身体正常的有多少,残疾或者体弱多病的各是多少……明白吗?”
“哦……原来如此,下官明白,明白了,下官这就派人重新统计。”许知远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说着,这家伙急忙拿起桌上厚厚的册子,赶紧跑去重新统计了。
等许知远离开,杜荷才靠在椅子上,开始思索起来。
如今,灾民们的信息已经搜集全了,接下来就该干大事了,也就是自己的建设公司大展身手的时候,可惜,现在的建设公司,仅仅只有他这个光杆司令,别说其他的,就是连个看门的人都没有。
“人才,人才啊,不管什么时代,最缺的就是人才啊……”杜荷坐在旋转木椅上,感慨起来。
建设公司当然可以向李二抽调大量人手,但不到万不得已,杜荷却是不打算用朝廷的人,他打算借此机会,把建设公司组建起来,三月五月之后,以工代赈结束,大批的工匠却可以留下来,成为杜荷的一大助力。
雇佣灾民倒是没问题,关键是,杜荷现在需要一个能撑得住场面之人来替自己管理建设公司。这样的人才,他已经让张俭去寻找了几日,却没有任何的音讯。
正想着的时候,只听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随即,便看见张俭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少爷,你让我办的事,有消息了!”张俭高兴地说道。
杜荷急忙站起身来:“可有合适人选?人在什么地方?”
张俭说道:“少爷,合适的人选倒是有了,只是,暂时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什么意思?”
张俭忙不迭地说道:“这几日,我已经让人遍长安城地寻找你说的人才了,可惜一无所获,长安城有几个著名的工匠,可惜都是朝廷的工匠,其余几个,都和长孙家有牵连,这样的人,咱们可不敢用,正好今日我回家具厂,碰到正道,他告诉我他倒是有个人选,此人名叫陆远,乃是正道的表兄,其父乃是大隋朝皇宫中的有名工匠,据说还去修筑过大运河呢,隋朝灭亡之后,这陆远便隐姓埋名起来,再无人知晓。”
“没想到正道竟然有一个表兄,好,事不宜迟,去把许正道叫来,我有话要问他。”杜荷当机立断地说道。
不出一个时辰,许正道便匆匆赶到了以工代赈指挥部。
当得知杜荷要寻找自己的表兄陆远时,许正道嘿嘿笑道:“你当真要请我表哥出山?”
杜荷点点头:“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