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你所说的两个点,一个是品牌定位,一个是人手问题。”江楷道,“咱们的品牌要有品质和档次,所以肯定不入驻超市,超市的东西鱼龙混杂,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通的产品,入住进去会有拉低档次的感觉。”
“所以就剩下在哪开店的问题。”苏简点头道。
“没错,商场确实是高档的地方,但是跟咱们的产品不是很对口,你发现没有,里面的专卖店都不是卖吃的,全是衣服、首饰、日用品、电器那些东西。”
“是啊,所以就证明不能在里面卖吃的吗?”苏简顺着他的话,边思考边问,“你的意思是大家进商场,心里面已经想好了是去买些什么东西,不太会买吃的是不是?”
“有这层意思在,你试想一下,咱们进去逛商场,然后买了一些腊味,在里面拎着走,是不是挺突兀的?也不方便。”
“也对,难怪都没人在里面开店卖食品,原来不是大家没想到,而是有原因的。”苏简一下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接着道,“可是街边小店确实看着不显档次,还没有我们在大井城开的店看着顺眼。这个怎么办?”
大井城因为有点古城的意思,街上是石板路,门面也有点古色古香,本身门面自带的那种调调就很附和他们的品牌定位,所以在街上开店看着也很不错。
但是省城这个中心区,大部分街边小店不是卖杂牌衣服的就是苍蝇馆子,看着就完全跟高大上沾不上边。
“我觉得有两个选择,”江楷分析道,“一个是商场临街的门面,既沾了商场有档次的光,临街又能保证人流量,逛完街出来再买吃的拎回家也方便。”
“诶这个好!几个问题都能解决。”苏简拍手道,“还有一个选择呢?”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步行街,那边的店铺也有档次,而且步行街各个地方来的人多,咱们的产品又是特产,不但可以卖给本地人,还可以卖给外地人。”
“对对,这两个方案都很好,还是你聪明。”苏简想了想道,“不过还是商场的临街门面好一点,能够兼顾逛商场的人,也能兼顾外面走的人,步行街一般都是去玩的,购买的人应该要少一些。”
“你说的有道理,两边都开好像也不错,”江楷道,“要不开两家吧。”
“那也先开一家商场边的吧,”苏简一向要保守一些,“我感觉开在步行街的风险要高一点,先开一家要是反响不错,再去开第二家也不迟。”
“好,那就听你的。”
接下来找门面,租门面,装修,以最快的效率进行,也花了半个多月,两人中间还回了大井城三次。
虽然省城跟大井城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每天只有一趟车,他们跑来跑去特别不方便。
尤其考虑到以后业务发展到省城,往返于两地的频率会大大增加,就更不便了。
“看来真得买个车了。”江楷道。
“买车?再等等吧,”苏简道,“现在虽然累点,也不是不能克服,等熬过这段时间,后面业务再好一点再说。”
“太影响效率了,有时候可能当即就要出发,现在是如果过了发车时间,就要等第二天。”当然买桑塔纳暂时是不可能的,江楷道,“买个摩托车吧,又快又方便。”
“摩托车?”苏简想到他喜欢的大明星,明信片里都有跟摩托车合影的,穿着酷酷的衣服,戴着摩托车头盔,简直太好看了,摩托车两个人骑也合适。她突然有点心动,“会不会很贵啊?”
“应该还好,肯定比廖老板的车便宜多了。”
“那也行,回头去看看吧,要是不太贵,可以考虑,确实要方便很多。”
买摩托车之前,还得考驾照,好在这时候考的人不多,江楷在省城找了地方很快把摩托车驾照拿到了手。
人民百货大楼的一层,有一个区域就是专门卖摩托车和自行车的。
两人进到里面看,款式还很丰富,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苏简只觉得眼花缭乱,每一辆都超级好看。
“都这么好,挑一辆最便宜的吧。”她说。
“先看看,既然买就要买喜欢的,别留遗憾。”江楷道。
两人看了一圈,江楷有两款心仪的,问苏简:“你有看上的吗?”
“我全都看上了。”苏简笑道。
“那我给你看我看上的,”江楷指给她看,一辆是雅马哈的,一辆本田,价格分别是小两万和小四万,“这个,还有那个。”
“哇!太漂亮了!”苏简感叹,“这里的车都很好看,我看花眼了,你这么指出来,确实这两个要比别的酷一些。”
“那要不选一个?”
苏简接着一看价格,犹豫了,“太贵了吧。”
“最便宜的也要一万两千多呢。”江楷道。
“但是选这两个最便宜的差不多两万。”
“价格贵点是有原因的,”江楷给她对比两万的雅马哈和那辆一万二的,“你看这两个的材质,做工,肉眼都能看出区别,一辆可能可以骑五年,一辆骑十年,样子还更酷,骑着也更舒服,那当然买贵的更划算。”
“你这个人,花钱这么大手大脚,嘴上还一套一套的理由。”
“是不是有道理嘛?”江楷心道那是她不知道他上辈子是怎么花钱的,那才叫大手大脚。
“咱们现在得省着点花。”
“你一万二买一辆,骑几年坏了又得重新买,又花一万二,一下就两万四了,而且还只是将就骑。何不一步到位花不到两万买个满意的呢?骑着舒服,还耐用。”江楷耐心给她灌输他的消费观,“你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你的办法浪费钱?”
苏简无法反驳,加上那辆雅马哈实在诱人,再看那辆一万二的,已经入不了她的眼了,心一横道:“好吧,你的歪理已经说服我了,我感觉以后我的消费观也要被你荼毒了。”
“没事,那就多挣点钱给你花就是了。”
第88章省城开店
买了摩托车,上完车牌,两人就忍不住要去兜上一圈。
江楷在口袋里塞一份地图,带上苏简,骑上车就出发了。
只听轰隆隆一声响,摩托车向前飚出去好几米远。
这时候机动车保有量极少,省城这种地方随处可见的也基本都是自行车,还有偶尔开过的公交车。
街上车特别少,放眼望去行车道空空荡荡的,江楷以适中的速度径直往前骑。
“咱们去哪里?”苏简坐在身后搂着他问。
“没有目的地,到哪算哪,骑累了为止。”
“会累吗?”苏简觉得摩托车骑着可舒服了,坐垫软弹软弹的,现在天也不太冷,戴着头盔微风吹着很舒爽,最关键还有沿途不断变化的街景相伴,“只怕油烧完了都不累吧。”
“那就骑到油烧完了为止。”
“哈哈你疯了,到时候推着车走回来吗?”
“咱们把省城逛个遍吧,熟悉下环境,以后还要开很多店。”江楷道。
“好,那你开慢点,我好观察每个地方的情况。”听了江楷的话,苏简不再单纯看风景,而是有的放矢,认真看起每个条街道的情况。
江楷本来只是随口一说,她却真的认真看起来,他看了眼后视镜里的她,勾起嘴角笑,“傻。”
省城不大,加上道路畅通,很快就逛完核心城区了,也不可能真的一直兜风兜到天黑,毕竟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们便往回骑。
百货大楼外的新店铺装修已经完毕,他们买了货柜装好,也不再选什么黄道吉日,打算明天就把产品带来摆上,接着就开业。
新店在省城,开业后就得有人看店,短时间内找一个合适的人没那么好找,他们决定先自己来卖,慢慢再招人。
现在有了摩托车,不但机动灵活,速度也比坐客车快,客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摩托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每天往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装好货柜,做好广告牌,打印了一些开业的活动传单,买了花篮和鞭炮放在店里,江楷带着苏简,骑车回大井城。
回到大井城的时候,太阳刚要落山,正值下班时间,街上有很多行人。
突然一辆又帅又酷的摩托车行驶到街上,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
大家看不清头盔里的人是谁,不知道哪里来的车,在大井城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摩托车。
所有人都驻足围观,仔细看身形才认出来,这不就是刚买了罐头厂的江楷和苏简吗?简直太帅气太威风了。
“骑快点。”苏简在身后对江楷道。
回到家,把摩托车停在院子里,苏简下车脱下头盔,捋了捋头发,又对江楷说:“咱们是不是太招摇了点?引起那么多人围观。”
在买了罐头厂之前都还好,他们日子过得滋润,走到哪里也不会太受瞩目。自从买了罐头厂,走到哪里好像都是大明星似的,要被人盯着看。
甚至有时候有人看到他们,还要忙不迭去喊附近的人来一起看,好像以前没见过似的。
这种感觉苏简还不是很适应,今天骑着摩托车回来,更是把这种围观推向了巅峰。
江楷道:“别管他们,咱们只是正常过路,是他们自己要看热闹的,不是咱们招摇。”
“现在一出门就被人盯着看真是不舒服。”苏简道。
“没事,很快他们就会习惯,到时候就不会这样了。”
他们不习惯,有人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尤其那个廖老板,自从他的吸引力被江楷他们分走了很多之后,他开着桑塔纳出来街上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现在江楷又买了摩托车,摩托车还那么吸引人的目光,只怕廖老板出来的频率又要加倍。
……
第二天省城的新店开业,虽然只是个简单仪式,但也需要一点点人气,所以江楷买了几张车票,让林有信和许其友带着厂里的几名员工一起去参加。
他们将产品打包,做了个开业促销活动的海报,几个人每人一只纸箱子,跟随客车运到省城。
江楷和苏简依然是骑摩托车去,他们先到一步,把该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好。
等大家都到达之后,协力把货品摆上货柜,店门口摆好广告牌、促销牌及花篮,放几串鞭炮,就算正式开业了。
林有信最能表达产品的优势,包括味道、营养、做法等等,便由他在门口做产品宣讲,江楷站他旁边做补充。
苏简在店里的柜台,接待需要购买的顾客,其他人则分别到附近路口发传单。
今天是星期天休息日,来逛街的人格外的多。
省城卖的东西已经很丰富,除了本地的产品外,还有很多外来的稀奇产品。
像江楷他们这样的从小地方拿到省城来卖的,还是头一家。
尤其除了几款罐头外,还有很多是最生态纯粹的腊味制品,只不过是精选出来的精品,包装也上档次。
这种做法更让省城人民觉得稀奇,不少人路过都要来看个究竟。
很多乡下的东西很好吃,大家都是知道的,很多时候也只有乡下有亲戚的人家,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偶尔也有乡下人挑着担子来城里卖。
但是那样的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两次,而且也不好存放,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容易坏。
现在这个店卖的,解决了存放的问题,以及平时想吃也吃不到的问题,大家就很感兴趣,都要看看味道怎么样,是否跟他们逢年过节时吃到的一样。
尤其很多省城人家近三代也是乡下人,最是怀念乡下的味道,更是期待能经常吃到家乡的味道。
此时江楷他们的新店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让他们看到了能随时吃到乡下原汁原味的美食的希望。
很多人家家里都是老年人做饭,而老年人又是那些乡愁味最重的群体,虽然新店开业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但是江楷他们发现真正花钱购买的主力,还是那些中老年人。
其次是一些很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这些人平时也会自己下厨,看穿着和气质看得出来,这些人群会把简单的食材做出各种花样的精细菜式。
活动价几乎是成本价,中午开业,持续两个多小时,他们带来的产品就快卖完了。
这个效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下午还会有一次人流量高峰,销量只会比中午多。
江楷只好把店交给苏简带着大家看守,自己骑车回去继续运货。
摩托车运力有限,把货品装箱,用绳索捆在车上,一次最多也只能运三箱。两个多小时一趟,江楷一刻不停,连续跑了三趟,才勉强能够满足全天所需。
开业效果非常好,不过通过开业,也观察到一些与他们前期调研不一样的现象,让他们不得不将开店计划做出调整。
因为消费群体主要是家里做饭的人,江楷决定步行街开店的计划暂时缓一缓,下一步的开店重心是各个居住人口多的社区。
也因为开店的效果超出预期,他们决定尽快多开几家新店。
开业当天晚上,他们就将省城划了片区,每个片区标出各个社区的位置。
第二天由苏简看着新店,江楷则骑车去考察各片区的社区,详细绘制出社区之间的路线,客流线路,人口数量等等,最后选定每个片区分别在哪里开店,开几家店合适。
每个片区和街道还要列出开店的优先级,毕竟他们现在资金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开很多店,得一个一个来。
最后拟定在整个省城需要开的店有十几家,按照片区和街道优先级,还得去找店面。
现在门面还没有贵得离谱,江楷的策略是能买则买,不能买就租。
因为要在省城铺开这么大的市场,其他事情也得跟着重新计划。
省城得招新店员,同时也不可能每天再往返于大井城和省城两地,得长期驻扎在这里。
为此,江楷和苏简都要留在省城,苏简负责看新店,江楷则负责开新店。
两人都在省城,大井城的旗舰店便没人了,而且那边也需要一个负责统筹所有事情的负责人。
思来想去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的朋友里面,只有宋丽丽是有空闲的,但是她没有能力负责统筹大井城的所有事宜,最多只能当个店员。
江楷决定在省城开第二家店之前,再回去一趟,即便现招一个人,也要把大井城的事情安顿好,解决了后顾之忧他才能继续开拓市场。
gu903();他骑上摩托赶回去,刚一到家,没想到杨兰正在家门口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