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
这个时候,从高空望下去,方圆数十里之内,并代大军竟是隐隐对唐军有了包围之势。
只是前方的领兵将领们并没有按照李破先前说的那样,重点切断唐军后路……
经过两天多的试探,尉迟恭和步群等人有志一同的认为,骚扰唐军粮道对李唐大军而言,并无太大损伤,平遥到介休这一段距离太近了,通常意义上的粮道,不适用于唐军。
那么也就不如派薛万彻联合另外一部,先拖住唐军前军……
而这样一来,大军主攻的方向也就昭然若揭了,还是唐军后军,无疑,这就是唐军的薄弱之处,而数万骑军的进攻,也从来不会是小打小闹。
其实,就规模和参战人数而言,和决战也没什么区别。
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实际上也正是由这样一场场的战事决定。
就像这次两军交战,起始点绝对不会是唐军离开介休北上的时候,而是从雀鼠谷的争夺战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近一个月的时光,两军大大小小十余战,伤亡已逾万人。
而现在对于并代骑兵来说,可谓是时机已至。
万事俱备之下,做出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之外,其余诸般故事已经不太可能改变他们进攻的决心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尉迟恭缓缓举起手臂,低沉的号角声在大军中响起。
李年率三千重骑为大军锋矢,这是他凭着运气从罗士信手里抢来的位置,将旗之下,李年率先催动战马,徐徐前行。
随着前锋所部前行,大军一排排的开始移动,战马踏着碎步慢慢拉开一定的距离。
各色旗帜在大军头顶烈烈飞舞,将士们在马上最后一次检查刀弓甲胄,一双双眼睛慢慢浮起了血丝,染上了杀气。
百战之师蓄势待发,杀气充盈四野,让那缠绵的夏雨好像也变得冰冷了起来。
黑压压的大军渐渐膨胀开来,像涨潮一样,铺满在横约数里,竖有十几里的地面上,真正展露出了他庞大而又狰狞的身躯。
马蹄声像滚雷一样在旷野间回荡,排斥着其他一切声响,地面开始不停的震颤,就像一次小型的地震。
如此赫赫声势,唐军很快便已发现了异样……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唐军将军将领的误判,以及不能及时发现敌情的缺点都导致了唐军仓促迎战的结果。
当然,这也是骑兵和步兵野战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形。
只是这样规模的骑兵攻击步军军阵的战事,自古以来都不很常见,英明的将领,绝对不会让步军就这么赤裸裸的暴露在野外,任由骑兵发起攻击。
其实唐军前军受袭,后军也在待战当中,只是没想到会遭受这样的进攻而已。
当永安王李孝基得到禀报的时候,他已经在传令各部一定要守住侧翼防线,并命中军以及左翼各部层层设防了。
两万多骑兵漫野而来,离着又近,已经无需禀报,李孝基就已经知道大军好像来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这个时候的李孝基,已顾不得去想敌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骑兵,又为什么一直等到这个时候才出现在大军面前,那些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从敌军的位置以及前行的方向上看,他的后军必然是敌军攻击的对象。
和李氏宗族其他人差不多,李孝基的才能中规中矩,既不会比李神通差到哪里去,同样也不会高出多少。
除了布置大军防守之外,他也立即派人向前军求援,并严令缩在河边儿的裴寂率部向中军靠拢。
关键性时刻,李孝基表现的不算无能。
可一切都已经晚了,一般来说,大军较量,皆先取其势,等到刀枪并举的正面较量来临的时候,胜负其实大多数都已有了定数儿。
凭着士卒精锐,在大战当中硬生生胜出的战例,可并不多见,那种情形也大多都出现在和北胡的战争当中。
唐军和并代大军的交战,无疑属于前者,战略上的决策,才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临战之时,并代大军已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李孝基的军令传到阵前的时候,东北方向的并代骑兵的身影已是清晰可见。
十余万唐军整个骚动了起来,大军右翼各部将领的请令声,求援声,纷纷去到了李神通和李孝基那里。
李神通大惊之下,心都凉了。
前军正在受到万余骑兵的骚扰,如何还能去援救后军?甚至于在这个时候,李神通乱纷纷的脑海中,头一个升起的念头竟然是庆幸,庆幸敌军主力并未来攻击他率领的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