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2)

其他大臣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听到宋岩被毒死了消息,只觉得欣慰,苍天有眼。欣慰之后就是迷茫,按理说王后逝世,文武百官都是应该跪拜祭奠的。可宋岩这身份呢他们还跪拜祭奠合适吗?

不管合适不合适,听闻了宋岩中毒身亡,秦禛暴怒要下令诛下毒之人九族的消息之后,一众大臣没一个脸上敢露出欣喜之色的,纷纷回去换了丧服又回到了宫里,甚至有些还露出了悲痛惋惜之色。他们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不管宋岩实际上是什么身份,至少他去世前还是王后,那他们就得遵守礼法跪拜祭奠。过去的就过去吧,逝者已矣。

反正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是怕因为言行举止不当遭受池鱼之殃就对了。

众大臣回到宫里,秦禛依旧没有出来见他们,只是宫里到处挂满了白,在宋岩一天也没住过的凤吟宫里操办起了丧事。

杨忠面带悲痛的出来替秦禛安一切丧仪。

当然这期间也有大臣们不敢相信宋岩真的死了,纷纷让自己安插在宫里的人手去探听情况,结果却是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况,因为当天在场的人全都不见消失了。甚至包括小公子,群臣不由心生疑惑。

杨忠面露悲痛的对他们解释说:王后遇难,小公子一并不慎深受其害,王上震怒下令将当天所有伺候在王后跟前的仆人尽数挫骨扬灰了。

群臣瞬间面露惊恐之色,再不敢多言了。至于小公子虽然可惜,但他们也不是特别悲痛,对他们来说反正王上还年轻,王后死了,小公子也不在了反而更好,这样假以时日王上定然就能忘了王后,另觅新欢,反而会有更多更好更合适的小公子诞生。

不过群臣本以为以着秦禛对宋岩的喜爱程度,停灵怎么也得几个月,将宋岩风光大葬不可。宗正心里对此非常有异议,他觉得宋岩不配,但他不敢说,他自己不怕死,可有秦禛的残暴在前,他怕他会被按上一个毒杀王后的罪名,诛九族。不管宋岩真实身份是什么,只要他还在王后的位置上,刺杀他的人被判一个诛九族的大罪虽然残暴却也在礼法之中,否则王威何在?

结果不想秦禛下旨三天内就将宋岩和小公子一并下葬了,丧尸操办的可以说是简单至极了。文武百官尤其是宗正满意的同时又忍不住心生疑惑。

杨忠面露悲痛的对他们解释说:是王后临死之前的遗愿,说是不想王上看到他死后身体腐烂的丑像,请求王上在三天之内将他下葬。王上这才忍痛将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葬了。

文武百官恍然大悟的同时,又不由在心里想那妖孽当真是好心机啊,连死了都不忘勾引王上,想让王上永远记住他最美好的模样。

宋岩要是知道这些文武百官这么想他,他得冤死。

王后的葬礼上秦禛并没有出现,文武百官不由又心生疑惑。

杨忠面露悲痛的对他们解释说:王上悲痛过甚,不忍看王后入葬。

按理说这于理不合,但是这很合文武百官的心意,他们觉得宋岩那样的妖孽根本不配让他们王上送葬。

秦禛三天之后才出来面见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看着秦禛几天没见憔悴了许多的面色,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规规矩矩的行礼。

秦禛坐到龙椅上,面色平淡的掀起眼眸来看他们一眼。

对于文武百官而言,这俨然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尤其是下毒毒害宋岩的那几个大臣,险些再次吓得晕厥过去。

秦禛的视线总他们脸上一一扫过,而后一挥手示意杨忠将他从寝宫带出来的几十份文书拿下去给那些朝臣传阅。

文武百官虽然一时之间不明所以,但还是一个人接过一份打开来看,而后脸色纷纷一变。

秦禛将他们的脸色一一看在眼里。

有沉不住气的大臣当即跪下高声大喊:王上这万万不可啊!

秦禛斜他一眼:哦,有何不可?你倒是说说看?

文书上写的是科举改革制度,那大臣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第一反应就是反对,根本没来得及洗想,为什么万万不可,一时之间被问住了,磕磕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秦禛脸色阴戾的勾唇讥笑,他清清楚楚的记得这人可是以朝廷社稷安危为由逼迫他处置宋岩的人之一,如今轮到损害家族利益了,朝廷社稷就都成了狗屁,就这种东西也配叫忠臣?真是天大的笑话。

群臣心中亦是骂那人蠢货,但这事儿不止事关他自己一人家族的利益,故而心里骂归骂,还是有人当即站了出来替那人解围:启禀王上,想来李大人只是担忧王上的安危才会反对,毕竟若是只论才学从民间选人入朝为官,毕竟不够知根知底的了解他们的为人,很难说他们不会对王上有歹心。

理由确实是冠冕堂皇。

秦禛看着他脸上的讥笑却是更甚了,而后兀的冷了脸,一掌直接拍断了龙案,猛地站了起来,厉喝:说的好像不从民间选人,就没有人对孤对王室心存歹心了?孤几次遇刺,王后和小公子身死,都是谁干的?孤告诉你们,待到孤查明了是谁干的,亲友举荐之人一个人偶读别想跑,尽数凌迟!

文武百官闻言吓得瞬间尽数跪爬在地,齐声高呼:王上息怒,微臣不敢。

秦禛阴声嗤笑一声,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阴声说:孤今日是给你们下令集思广益修缮科举制度的,不是来听取你们意见的,三天内将修缮奏折呈上,违者斩立决。

说罢并不再理会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的僵直了身子,直接一撩衣摆转身就走。

一个个的还真当他改了性子,做什么事情还得经过他们一致赞同了不成。

文武百官见此也只能憋憋屈屈的回去商议应对方法。

文武百官也不尽是假忠心的人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愚忠老古董,看不得一点对江山社稷有害的事情存在,若是真是对江山社稷有益的事情,就算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去做,这些人回去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用心想修缮方案了。

也还有一部分脑子灵活,看的清时事,甚至于对于宋岩做王后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事情,这次亦是在思考过后站在了秦禛这一边,尽心尽力的想修缮方案。

其他的大臣就都是家族利益在江山社稷之上的了,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可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的,对于修缮方案应付了事的。

一类是参与了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可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的,对于修缮方案应付了事的。

一类是是没有参与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以为秦禛会法不责众,亦或者说愿意为了他们家族利益牺牲他自己,试图阻止秦禛推行科举改革制度。

一类是参与了逼迫秦禛处置宋岩的,不同意修改科举制度,明目张胆的违抗秦禛命令,以为秦禛会法不责众,亦或者说愿意为了他们家族利益牺牲他自己,试图阻止秦禛推行科举改革制度。

三天后秦禛将奏折收上来,看完之后也给他们耐心的分了六摞摆放。

杨忠看的一脸茫然,不由不解问:王上这是何意啊?

正常来说不应该分为两种吗?一种有可取性的一种没有的吗?

秦禛闻言勾唇笑看他,指了指那些奏折说:你说这些啊?来孤给你好好讲解一下,可别记混了人命关天的事儿。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