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gu903();大多数时候,向晓久讲的道理总是特别有道理的。

当然也包括现下新开的这个论题:

平权,不仅仅在于男女平权。

男女平权,更不仅仅在于同一阶层的男女平权。

也许投胎在未来千万万年之后依然是个技术活,智慧生物都免不了打娘胎里就天然的不平等。

但促使宋阀阀主、天刀宋缺,当年为了汉家正统连唯一挚爱梵清惠都各自转身的宋缺,愿意放下执念,与李阀、慈航静斋,乃至魔门种种,都求同存异、共同追求的梦想之国,

最直接的目标固然是强国保家,不再使汉人有五胡乱华之惨剧,

可最基础的地基,不就在于容纳了人生而不同的异色之后,求一份基于法律之上、普世认同的生而平等吗?

无论高低胖瘦、贫富贵贱、男女老少;

无论选择了怎样的职业,和怎样的生活;

无论信仰的那一家道统,遵循的那一种风俗

法律不会粗暴地去抹平投胎技巧带来的特色,却也要尽最大可能保证出生之后、社会环境之中的、法律意义之上的平等。

向晓久面不改色:

从我之前一时失言透露出来的信息,你能看到我那私人生活之中、原先存在的错处,这一点很好。

有疑则问,且问且劝谏,也很好。

只注意到婚姻之中不能仍将三心还二意一点,眼光就还是窄了些。

向晓久一旦看开,连认下我的私人生活也没有丝毫不适;

拿我的私人生活出来作为课题和宋玉致分析的时候,更是坦荡无比:

女权要说真正实现的标准,最起码的,应该包括几点。

首先,女子有成亲的权力,也有不成亲的权力;

愿意成亲的女子,也应该有和伴侣平等协商,选择嫁人、招赘、或者平等结合不分嫁娶的权力;

当然,在婚姻之后,女子也应该有和男子一般,选择义绝、和离,以及在满足一定法定事由的情况下,单方面休弃的权力。

其次,女子也应该有自由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力。

至少在未婚、或者虽然已婚但婚前签署过合法协议的时候,女子应该享有完全的,选择是否怀孕、怀孕是否打胎、愿意生产的话又要如何生产

等等权力。

最重要的是,这些权力,并不仅限于在同阶层之间行使。

阶级始终存在。可阶级之间的差异绝对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

阶级能保证你生来就是门阀贵女,

阶级能叫许多人若非有幸成为女官,不说活得如寻常村妇、很可能连活着都艰难

当然这种艰难也是梦想之国迫切需要消除的顽疾之一,

不过我们暂时不去细说,只说阶级

阶级的差异是难免的,但男女平权的目标,却绝对不该只限于叫门阀贵女能与贵族男子平权。

普通民女,即使成为宫女、女官,也应该享受那一份权力。

很高兴玉致你能有疑则问,且问且劝谏,

但如果能多问一声那两位女官是否出于自愿,如果不自愿如何被迫,如果自愿又是因何竟导致她们自愿

那就更好了。

对于宋玉致兄妹这样天生世家门阀的小姐公子来说,

阶级平权,远比男女平权要更匪夷所思。

女权的话,战乱之中的女子生存是要多几分艰难,隋末唐初到底还不是朱程理学将女子彻底打落尘埃的时候。

女家主、女阀主是不常见,但有慈航静斋、阴癸派等等以女子为宗主的门派在前,

宋缺愿意听一听宋玉致看到的风景,固然叫宋家兄妹惊喜,却也不算十分震惊。

阶级平权,却又不同了。

纵使是宋师道这样公认的温柔谦和之人,照样是个习惯了奴婢部曲之辈。

尤其女婢,世家门阀,哪一家又会少了歌姬舞伎?

可歌姬舞伎之外的女婢姣童,再怎么得主人家欢心,真到了必要的时候,又哪里真有什么选择权力?

也就是宋阀数百年退居岭南,对外交流少了些,又有个不与异族通婚的家规在

这家规不只约束小姐公子们,就是部曲奴婢也是尽可能讲究,

因此近身的多是纯血汉人,而近身的纯血汉人们,舍得推出去做歌姬舞伎之用的时候也不多罢了。

然而也是见惯,也觉寻常的。

远的不说,就是宋家兄妹在了解寇仲的时候,不也曾听得一桩情报,

说是寇仲和徐子陵将瓦岗寨翟让之女翟娇的一个近身婢女认作姐姐,

结果那女婢姐姐因念着翟娇素日待她几乎与姐妹无异的情分、非要回瓦岗寨,可她那小姐又何尝能护得住她?

真遇着个分量够的,不也由着翟让令她陪客了么?

说是被人要走的时候翟娇恰好不在,但在了又能如何?就如同她事后知晓,不也未能如何么?

宋家兄妹也听说寇仲和徐子陵兄弟俩为此很是愤懑,甚至据闻还下了心思要杀当日要走素素即那女婢姐姐之人,却又何曾对翟让如何?

哪怕没有素素劝说老爷也是不得已,寇徐二人也不过嫌他不是好人,要带素素一走了之罢了。

要素素的人当杀,叫素素去陪客的主子不过见弃。

可见世人对于主奴阶级,是何等认可。

如今向晓久却要与宋家兄妹说阶级平权。

漫说直面向晓久的宋玉致有些呆,就是宋师道,也忍不住开口:

自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又自古律令即有良贱不婚等限制,可见人生而不同,礼法也是自古认可的

向晓久淡然反问:

什么是礼?什么是法?夏启之前何曾有家天下之礼,始皇之前又何曾有皇帝集权、郡县制天下之法?

若何事都只看自古认可,何来羲皇代娲皇,又岂有今日宋阀主许看玉致眼中风景、又有你之欣喜甘愿?

就是那开了家天下的大禹,又凭什么与禅位的尧舜同为古之圣君?

宋师道无言以对。

倒是宋玉致,乍听闻阶级平权时,最呆的是她;

被向晓久这么一通叨叨下来,眼睛陡然发亮的,竟又还是她。

我有点明白向伯父的意思了

这世间万事万物,变才是常态,不变只是暂时的。

凭他什么至圣至贤立下的礼法,凭那礼法过往适用了多少岁月

适用也都是暂时的。

若死守着不做任何改变,终免不了要被淘汰;

想要万古长存的,就免不了要做些改变。

宋师道的眉峰仍旧未展: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