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gu903();向晓久又喂了那拉囚车的驽马一颗糖,再拍拍还要撒娇的九哥两把,回头给自己倒上一杯茶,就把公孙兰的丰功伟绩说了。

听得那少年公子目瞪口呆、瑟瑟发抖。

毕竟红鞋子随着那张引得朝廷江湖各方大佬都行动起来的海捕文书,也算名扬天下了。

尤其公孙兰,连少年公子这么个一看就是不知世事的少年人,也是一听到向晓久提了个名,就恍然大悟、连道难怪。

但海捕文书上提到的恶行,一来只能重点提最可恶的那么几桩,二来就那么几桩都只说得言简意赅。

哪里能有向晓久这会子说的生动详细?

少年人听说那老婆子的遭遇就面露不忍,再看公孙兰也彻底没了最后一丝怜悯之色、纯然厌恶了。

再听到如今聚集在西湖畔等着看仇人枭首的那些可怜孩子们,和更加可怜的、连活着等到这一天都没福的其他孩子

哪怕向晓久对他够体贴的了,像是那个跟野狗争食、最终却成了狗粮的孩子就只是一语带过,全不像对着薛冰欧阳情几个那样怎么刺激怎么来,少年公子还是听得心有戚戚。

再看囚车里的那位,别说怜悯了,就根本没觉得自己见着的是一妇人。

罗刹恶鬼都不及她!

这会子再听得向晓久说:

九哥说是马儿,却是打他父母那一辈,就随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过的;

九哥虽说生了个好时候,不用再上战场了,却也是我的好伙伴,我并不以畜生待他。

至于拉囚车的那匹马,就算是寻常畜生了吧,好歹这畜生还充当人力,兢兢业业着干活儿呢!

就是比囚车上坐着的那个畜生不如的待遇好些,又如何?

少年公子也不觉得有哪点不在理的,倒将心思都放在向晓久那句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再看向晓久时,那真是满脸迷弟样。

临了那老管事催着他:

老爷那边原不叫您去,您既然执意要过去,就该赶着点儿,多少给老爷搭把手,叫老爷也安安心,

他虽说眼睛不好使了,少爷们一个个的却也都大了,不只大少爷能顶起门户了,咱们小少爷也能为父分忧、为兄分担了

那少年才和向晓久依依惜别,却还缠着要立下他来日家中琐事忙完,北上读书的时候,去向晓久家中拜访的约定。

向晓久瞧他这般有趣,不只给了他宫九京郊别院的地址,还随手给了他三小瓶子药。

实在是这新迷弟瞧着又傻又痴的,听着家里头仿佛还除了什么事,叫他家长辈瞎了眼又险些破了好大一笔财的

就好歹给一点儿小玩意傍身吧。

向晓久辣手摧花了,然而既然不干人事,凭啥享受人权待遇?

至于少年,少年是原创人物,但和原著人物是有关系哒,就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猜着莫莫是打哪个角色身上衍生出来的啦

第三十四章

向晓久还不知道自己不过是随手给了点儿粉丝福利,结果就真救了那华姓少年一条小命,顺便还把个公门之中的某个大祸害给清除出去了。

他只管慢悠悠地往西湖去。

来时九哥撒开蹄子、又有向晓久每每还亲身用轻功赶路,那真是日行千里都不只。

要不是一路随着各种前所七拐八弯的,这么大半个月下来,岂止从关中走到岭南?

便是罗马大食,都不知道能打上多少个来回了。

这回去的时候,向晓久却是一天走不到五十里地,还并不总是顺着官道往前走,时不时就要拐上那么一两道弯。

没办法,一则红鞋子还有个三娘逃亡在外。

虽说江轻霞一再说她那三姐如今必不敢再行恶事,向晓久就着各方情报提供的消息,也确实没觉得那红鞋子三娘有多大危险性

偏偏向晓久却又是个坚持犯罪集团共犯处理原则的。

连薛冰这种才刚刚加入、一次集体活动都没参与的都当入罪,至少在红鞋子待了二十年的三娘,又怎么可能例外?

再说那三娘所谓的危险性不高,也就是人杀得少,并不是没杀人。

伤人还尤其多。

去年耳朵、今年鼻子的,这么些年下来,制造了多少残疾人哪?

便是以后不再伤人杀人,以往的罪过也还在。

向晓久可不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一套。

如此这般,虽不像追捕公孙兰那时候迫切紧张,沿途但凡有个线索,向晓久能不去查探一二?

一去查探,可不就要多拐出好几道弯了嘛!

再有那二则,这公孙兰是个没有标准、十分不挑的,走到哪杀到哪,尤其十五月圆时几乎从来不落空的做派,大家都记得吧?

她又是个狡兔不只三十窟的,活动范围极广。

单只是岭南到西湖这一路,这些年就不知道有各种化名、各种方式坑害了多少人。

有些家破人亡,连个盼着咒着仇人不得好死的都没了。

却也总有那么一些,虽说也是家破人亡,却到底不曾一家子死绝了的。

只不过之前都不知道那些化名背后到底是谁,连咒骂都咒骂不到点子上。

可怜如今这世道,都说皇帝宽仁勤政,文官武将也都还过得去,没见着多少贪官污吏敢于横行

即便这么着,也从来没少了那等不过出门赚几文辛苦钱,就莫名其妙没了姓名,且叫苦主想要告状、都不知道该去状告何人的。

红鞋子罪魁落网,虽不至于让那样有冤也有处告、偏生不知道状告何人的悉数都找着了罪魁,却也有至少上千户人家,真寻着祸首了。

从岭南到西湖沿路州府,有心当面唾骂公孙兰的苦主,就有不下三五百户。

这三五百户还几乎都只是受害者中的那些寻常百姓家。

毕竟一般江湖人,譬如今年那少说也有五六十个没了鼻子的,就或碍于面子、或真有肚量,反正都不愿再出来和个眼瞅着要没命的女流计较了。

也因着那些个苦主都是寻常百姓,向晓久就越发体贴三分。

向晓久一边走得越发慢了,有时候甚至宁可让九哥空着鞍自去跑一圈,自己领着那驽马慢慢散步。

一边又使人散播红鞋子罪魁落网的消息,连带着这一路走的行程也公布出去了,中间或有拐弯绕道的,回头也必定要拐回事先散布了消息说会经过的路上去。

总之,必要给闻风而来的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更多出气的机会。

也从来不抗议大家扔的狗屎臭鸡蛋味儿馊的。

有时候向晓久那半桶水的道家内息法实在不够他继续憋着气了,宁可拿棉布裹着木炭灰,做了个怪模怪样的面巾裹上,也不愿拦着那些可怜人出气。

毕竟向晓久也当过受害者。

自然也特别能理解受害者的心情。

小事不论,只当年那场安史乱局,潼关一役,天策和当地将士、民勇战死多少人哪?

向晓久最经常搭档出公差的五个搭档,四死一重伤!

前一天还憨笑着和向晓久显摆家里小媳妇给纳的厚实鞋底的民勇,更是死得连尸身都寻不回!

结果付出了如此惨痛代价,好不容易将安史叛军拒之关外了,关内那群吃饱了撑的偏偏又脑抽了,硬是把另两处关卡的主帅将领祸害死了七八成,叫安史乱军长驱直入,好一番祸害,又多死了多少人哪?

是,回头是把那群不干人事的处置了,该死的死,该贬的贬,连皇帝都成了洛阳亲王了

可就向晓久,若非碍着李统领曹将军等人,哪里会就这么个结果就满意的?

别说遭了贬的那些,在向晓久看来都尽是些死不足惜的,就是死了的那些,都且恨他们死得太容易了呢!

是,他们是只冤死了那么都不到二十位的将领,但就是因着那些个将领的死,直接导致安史叛军入关,叫多少人家流离失所、更甚者家破人亡了啊?

居然还给以铜赎、以功赎、以爵赎?

活见鬼了的八辟八议!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