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等情谊,我当厚报之!”张绣十分赞同贾诩地说道。
“将军当以何厚报?”贾诩顺势一问。
“这个……”张绣皱起了眉头:“此事我倒还未曾细细思量,文和之意……”
贾诩到没有直接顺着张绣的话题,而是起身自顾自说道:“大司马既以诚相待,诩以为将军亦当以诚回之!”
“如何回之?”
“无他!”贾诩幽幽地看向张绣:“遣子为质!”
“什么?”张绣一下子酒醒了,按着桌子便站起身来,直直地看向贾诩。
春秋初年,郑伯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权于虢公,郑伯怨王,因此周郑交质,质子之事,大概由此发端;自春秋到战国,遣子为质的事情发生了几十起,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后,便不存在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于是“遣子为质”的事情也只是后人在史书上看到的一句话而已了。
这个几百年都没出现的词汇,忽然从贾诩的口中说出来,怎能不叫张绣震惊。
“文和,这是何意?”张绣脸色铁青起来,来回踱着步,时不时地看向贾诩:“我既投大司马,诚心实意,天地可鉴,难道文和以为大司马那边……”
贾诩忙站起身,打断了张绣:“不,大司马那边也绝无不诚之意,只是诩以为将军若无实举,难表诚投之心啊!”
“文和之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出于对贾诩无条件的信任,张绣不禁也有点接受了贾诩的观点:“可是这‘遣子为质’一事,岂不让我颜面扫地?也让大司马落个‘胁迫’恶名啊!”
贾诩闻言,微微一笑:“这‘遣子为质’也就是个比喻,将军不是自小仰慕山东儒家之学么?何不令公子拜于大司马门下?”
张绣的脑经可没有贾诩转的这么快,一会“遣子为质”,一会又要拜在管彦门下,搞得张绣木讷在原地,疑惑地看向了贾诩。
贾诩一看张绣的表情,便明白了,忙解释道:“大司马军战天下,威名远扬,将军可莫忘了大司马的另一个身份:其翁为蔡邕,其师为郑玄,自亦多有名句传于天下;论其势,群雄正目;论其才,亦冠绝天下,将军可以求学之名,遣公子前往洛阳,拜大司马为师。此举一则可明将军诚投之意,二则可全将军求学之心,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嗯~~~”张绣的脸色终于恢复了正常:“文和之策倒是妙计,那就依文和之言!”
公元197年秋,管彦上表天子,拜张绣为前将军,领雍州牧,令高览押送十万石粮草送至长安。而张绣之子张泉,同月到达洛阳,拜管彦为师,不为官,不从政,以管彦之名,出入洛阳博学儒家,颇有贤良之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