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飞快,转眼新的一周到来。
周一,早上八点多,许秋和韩嘉莹早锻后,在食堂吃早点。
许秋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他拿起来看了一眼,“咦,有新邮件。”
现在邮箱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及时查收重要的邮件,他便更改了手机邮箱的权限,在收到将新邮件后,会自动弹窗提醒。
韩嘉莹嘬了一口豆浆,“八成是垃圾邮件吧,招募试验对象、填问卷的、社团招新的……”
许秋摇摇头,“是魏老师的邮件,转发的,标题是……”看到这里,他的内心有所猜测,点开邮件翻了翻,恍然道:“果然是文章的事情,我那篇ae接受了。”
“让我康康,”韩嘉莹抓过手机,仔细看了一会儿,“真的呀,恭喜师兄,有两篇一区啦。”
“意料之中吧。”许秋还算淡定,虽然现阶段他还没到能够在一区期刊中随意灌水的程度,但也已经不似第一次发a时那般激动了。
“这可是一区哎,师兄不发表一下感言什么的嘛。”韩嘉莹却没有那般淡定,一区意味着前25,二区是25-50,其中的差距可不小。
“唔……”许秋还真的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发现也没什么感言可讲,便转移了话题,“话说学妹你现在在做的那两种3d-pdi分子,我觉得有机会能出一篇好文章。”
“真的嘛?有机会冲击一区?”韩嘉莹有些不自信,她现在手上两篇二区,一篇是jca,p3t体系,另外一篇是acsai?p5t体系?这两个工作本质上是许秋给她的实验思路。而这次的两个3d-pdi的分子结构,是她首次提出自己的实验想法?因此预期并不高?只期望能努努力发一篇二区文章出来。
“嗯,3d-pdi这个细分领域的概念刚被提出?正是充满机会的时候,”许秋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我们的进度得快一点,晚了的话好文章就要被别人抢了,这段时间你就专注你的两个体系的合成吧。”
“好呀。”韩嘉莹点头,师兄说的话她自然不会怀疑?心中暗暗为自己打气?‘莹莹小仙女,你是最棒的,一区,冲鸭,干巴爹~’
评判一篇文章的档次?除了工作本身的质量外,文章潜在的影响力?或者说潜在的被其他工作者引用的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在同一领域中?后发表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去引用先发表的文章,所以文章发表的越早?被引用的次数就会越多?影响力就会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那篇审稿?光电转换效率只有4,平平无奇,就敢投jacs,因为他们首次提出了3d-pdi的概念。
而且当许秋把意见给魏老师后,魏老师也没有卡,直接转发给了编辑,没过多久那篇文章就被顺利接受。
这就是对开拓者的奖励。
本质上,也是因为有能力开拓新领域的人太过于稀少,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也不过是跟随大佬们的脚步罢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科研的本质是挑战整个人类文明的极限,哪有那么容易突破。
正常来说,博士毕业,才算是科研生涯刚刚起步。
当然,许秋这种开挂的不算。
……
许秋大致看了眼返回的意见,只有两条,都是对修改后的文章表示满意,建议直接发表。
审稿人还是第一次审稿时,那两个给出正面修改意见审稿人,看来编辑是直接把文章转了过去,没有另找其他审稿人。
至于上次给出拒稿意见的审稿人,这回倒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意见,不知道是编辑没有把文章转给他们,还是对方再次坚持拒稿,编辑把他们的意见给忽略了。
不论怎样,文章接受了,就是个好消息。
许秋看了下进阶任务的进度,目前已经变更为“发表3篇sci一区文章,当前进度23”,只差一篇一区就能完成了。
希望3d-pdi的体系能给力一些,目前572的最高效率还差点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做到7才比较稳,要是能到8以上摸到世界纪录就更好了。
至于更高的效率,暂时不强求,可能也求不来。
他始终认为pdi分子的结构太过固定,潜力有限,未来还是要放在a-d-a分子上,现在做pdi体系主要是个过渡,用来积攒有机合成的经验。
吃过早点,两人结伴来到材一,此时九点不到,本来以为216没人的,结果意外遇到了吴菲菲,她正在认真码字,像是在写文章的样子。
在存在第三人的情况下,许秋和韩嘉莹迅速松开小手,回归正常状态。
许秋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着电脑屏幕上的ppt,回想上周的工作内容,为等下的组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