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旺夫小媳妇 第86节(1 / 2)

听到他答应,周静喜上眉梢,搂着他的脖子就亲了他的脸颊一下,“老公,谢谢你。”

程远搭在她腰上的手往自己身上一压,挑着眉问:“就嘴上谢谢而已?好像没什么诚意。”

周静哪能不知道这人在暗示什么,看他手背上的伤的确没什么了,也就从他了。

程团长这天晚上舒服了,第二天组织人干活就特别积极,傍晚准备下班的时候,一队人就把抱着带着泥土的马齿苋头堆放在军医处门口的空地上。

“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了!”周静一边收货一边对战士们表示感谢。

今天熬祛湿茶是来不及了,周静琢磨着明天再弄。不过除了马齿苋,这凉茶还得加点东西。

“吴老师,马齿苋的祛湿效果是好,但性凉,要是放些肉下去熬是最好的,但这想法明显不现实,她想放一些米下去。”周静跟吴建说。

吴建明白她的意思,马齿苋不用钱,他们也可以免费出人力,可要贡献点大米就显得有些困难,于是道:“我明天去食堂要一点米回来。”

“太好了,那麻烦吴老师你了。”周静笑着感谢。

“这有啥?”吴建不甚在意地说:“好了,今天先这样,回去吧。”

话音刚落,周静就听到康康那清脆的声音响起,“爸爸。”

周静回头一看,只见程远高大的身影杵在门口。

康康朝他奔跑过去,宁宁还不会走路,只能爬过去。

等两小家伙去到爸爸跟前,程远一手一个把他们抱了起来。

吴建他们几个看着程远左儿子右闺女的,一脸羡慕地说:“真好,不像我们孤家寡人的。”

周静:“……”

“你怎么跑来了?”周静把东西收拾好,等走到程远身边才问。

“过来找你们一块去食堂吃饭,咱今晚不做饭了。”程远说。

“为什么呀?”周静问。

程远:“家里只剩下米饭跟番薯,总不能天天吃这些,今天带你们去吃肉。”

其实康康跟宁宁中午偶尔也能吃上肉,周静在食堂买一点分给他们吃,就是她自己舍不得吃。

程远哪能不知道她,于是今晚点了两份肉。

“你多吃点,你看你都瘦了。”程远往她碗里夹肉,一双眸子写满了心疼。

“……好。”周静看他碗里没有肉,偷偷给他夹了一点,却被他毫无留情地拨了回来,“你赶紧吃。”

大庭广众之下,她总不能跟他让来让去,只能乖乖迟下。

其实周静也不是舍不得买肉,就是肉票有限,孩子正在长身体要补充营养,程远平时训练辛苦,也得吃点肉。想起家里连只鸡都没有,她忍不住叹气,“之前带过来的鸡蛋也吃完了,家里还没养上鸡的,都不知道上哪儿弄几只母鸡回来。”

程远也知道这个问题得急需结局,可他刚来这边,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家里的粗活干完之后,实在没有时间去打听养鸡的事情。

“要不你明天去找个军嫂问问?”程远提议道。

“好。”周静点点头,说:“我明天早点起来去问。”

次日清晨,周静就出门了,在家附近转悠了一圈,最后越过矮墙看到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有人,于是敲了敲门,往里面喊:“嫂子,早上好!”

李嫂子闻声扭过头去,问:“找谁呀?”

“嫂子,你好,我是新来的程团长的媳妇,我叫周静,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周静礼貌地说。

“原来是程团长的媳妇。”李嫂子弄清楚周静的身份,急忙说:“你进来吧,门是开的。”

周静把门推开,李嫂子已经走到她跟前来了,说:“不好意思,你刚来这边,咱们应该去你家看看你,可最近都忙着秋收,实在没空上你家串门呢。”

“没关系的,我这一天到晚上班,都没时间来拜访你们。”周静说。

两人客气寒暄一番之后,很快就聊了起来。特别是李嫂子,家属区这边住的人本来就少,难得来了个说话的人,她唠叨起来都不想停了。

跟李嫂子聊过之后,周静才发现这边的军嫂不是不热情,而是这边外出采购或者换东西都不方便,他们只能自己种起了粮食。

毕竟补贴的粮食一般都不够吃,想买想换又找不着地,只能自力更生。

“像你们两口子都有粮食补贴,孩子也不多,一般都够吃了,不像咱们,不自己种点,真是没得吃。”李嫂子叹着气说:“所以咱这个家属区都空荡荡的没几户人,多少军嫂来了一段时间都回老家去了,孩子大了也没学校读书。你应该赶着上班,先不跟你叨叨这么多了,你找我有什么事?”

周静立刻说:“我想在家里养几只鸡下蛋,想请问一下你知不知道上哪儿弄母鸡回来?”

李嫂子想了想说:“如果你想要,我过两天空了就去附近的村帮你看看有没有农民愿意换,要是有就给你弄回来。”

周静一听,笑着说:“这当然好,这村离咱这近吗?”要是近,她以后也可以去转转,看能不能换点东西回来。

“还行吧,走路两个小时,比去县城近多了。”李嫂子云淡风轻地说,周静却瞪大了眼睛,像以前偶尔去换肉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李嫂子愿意帮自己的忙,周静当然不能让她吃亏,等到时候她把鸡弄回来,自己就给她一点辛苦费。

从李嫂子这边回来,周静把两个小家伙叫醒,吃过早饭就回军医处。

临近中午,大家空闲下来,周静想起李嫂子那句“孩子大了也没学校读书”,便问吴建,“吴老师,我们这边没有子弟学校吗?”

“当然没有,不然为什么我们都是有媳妇孩子的人,却沦为孤家寡人了?”吴建的语气中难掩怨气。

原来,军营这边没有办学校,过来随军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只能回老家。孩子一回老家,军嫂就只能跟着回去,毕竟孩子比男人更需要她们照顾。

吴建他们几个的媳妇本来也随他们到这边来的,可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又不得不都回去了。

“这附近没有别的学校可以借读吗?比如村里面。”周静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