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摇头:“很抱歉,我们最近没有招工的计划。”
姜萱又去了军人服务社,这里是专门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地方。
二层高的水泥楼,一楼是商店,二楼是理发店、裁缝铺和照相馆。
走进商店,柜台里摆放着一件件整齐的汗衫,只要拿出军用汗衫票,再加几角钱,就能买到一件汗衫了。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对军人的待遇非常好。
姜萱大着胆子,和柜台里的售货员搭话,“同志,请问你们这里的招工时间一般在什么时候?”
“那要到明年开春了。”
姜萱失望地叹口气,果断转身上二楼,厚着脸皮走进照相馆。
“师傅,你这里招不招学徒啊?我也会拍照,还能学着洗照片呢!”
老师傅脸色怪异,瞅了她一眼,“就算我想招学徒,也不会招一个小丫头。”
“小丫头一点苦也吃不了,力气又小,搬仪器都搬不动,骂两句就得哭……”
姜萱:……
姜萱倔强:“那可不一定!我一定能吃得了苦!”
最后老师傅关上门,毫不留情地把她赶了出去。
姜萱累得一屁股坐在街边的马路牙子上,埋头沮丧了两分钟。
怪不得郑西洲笃定她会碰壁。
原来这个时间点,真的不是大部分单位统一招工的时间。
几乎都是年后招工的。
现在是六月份,还有足足半年的时间呢。
其实姜萱也很清楚,这样的光景,未必不能找到空缺的工作岗位,找关系走人情是避免不了的。
可是她在这里举目无亲,认识的人寥寥无几,根本无从下手,勉强算熟的只有一个郑西洲。
听苏圆圆说,郑西洲喜欢吃喝玩乐,交友广泛,让他帮忙留意,找找关系走走人情,说不定就能顺利地找到工作呢。
姜萱摇摇头,连忙打消了这个偷懒计划。
再让郑西洲出手帮忙,只怕她能被吃的渣都不剩,到时候就是结婚生娃,想跑也跑不了。
想到这里,姜萱浑身一抖,连忙站起身,精神百倍继续找工作去了。
第18章小女工与电报员
临近正午,日光越来越炎热。
姜萱热得满头大汗,累得扶了扶遮阳草帽,坐在大树背后的阴凉处休息。
借着背包掩护,从空间里拿出巧克力雪糕,雪糕又冰又凉,表面还有薄薄一层冰霜,给炎炎盛夏带来了一丝凉气。
啃完雪糕,姜萱舒服地叹口气。
兜里没有粮票,吃饭也变成了大问题。
幸好她有一个空间,保冷保暖,时刻保鲜。空间里有足足两箱巧克力雪糕,还有薯片沙拉水果话梅,起码中午能吃这些零食填饱肚子。
吃完两碗水果沙拉,姜萱又坐着歇了一会,然后站起身继续往北走。
走着走着,前方视线豁然开朗。
只见不远处,一排排红顶小洋楼沿街矗立,方方正正的楼体,斗篷式大屋顶,看起来格外气派。
这、这不是典型的“苏式”风格建筑物吗?
姜萱惊呆了。
急忙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来到了厂区门口,抬头张望,大红色的招牌很显眼——江东市国营棉纱厂。
原来是国棉厂!
姜萱想起来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棉厂,或者说是纺织厂,办得相当辉煌。
据说有几个大的国棉厂,最初起建的时候,是交给外国人设计的,所以建筑风格和苏联那边几乎一模一样。
望着那些洋气的红顶小洋楼,姜萱拍了拍额头,有种回到现代的恍惚错觉,不由笑出了声。
国棉厂的大门紧紧闭着,左右两边有荷枪实弹的士兵驻守,目不斜视,正视前方。
姜萱不敢靠太近,远远地打听:“这位同志,请问国棉厂最近招工吗?”
年纪小的士兵看了她一眼,没说话,抬手指了指右边方向。
姜萱望过去,正巧看见了一间红色砖瓦房,很不显眼,门是敞开的,墙上贴着两张草纸,隐约能看出“招工”几个字样。
姜萱高兴坏了,连连和士兵道谢,飞一般地跑了过去。
很快,姜萱又被残酷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纺织工?就是呆在车间纺线编织的小女工吗?”姜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