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自然不知道甘宁的叔父居然还是自己的真爱粉,锦衣司的业务也远远还没有发展到益州,对于江值的信息知之甚少。
在李基安排妥当了那三十万担粮草的运输问题,离开丹徒县返程吴县之时,倒是从刘洋所汇报的信息之中得知了甘宁与江值时时讨论海图绘制之事,继而得知了江值居然是个罕见的懂得绘制海图之人。
这对于李基而言,无疑是个意外之喜。
毕竟,海图绘制在这个时代可谓是冷门到极点的杂学,想要找到一个懂得绘制海图之人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李基原本的打算是返回吴县派人询问蔡昭姬可有相关藏书,再想办法从桃园众之中临时培养几个懂得如何粗略绘制海图的少年,然后派那几个少年随甘宁一同出海的。
如今,有了江值的存在,这倒算是省了李基的不少事。
与如今整个大汉对于大海都基本是陌生的不同,李基明白如果大海之中真的存在着什么秘宝,那么大海本身无疑就是一个可以不断被开发的秘宝。
只要渔业足够发达,从大海之中捕捞的鱼足够养活无数人。
而在“以工代赈”之中,单纯的五谷粮食是不足以补充青壮劳力每日的消耗的,甚至就连军中士卒想要每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同样对于肉食有着相当的要求。
粮可饱腹,但想要真的养出力气,肉食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大汉的养殖业并不发达,如今的吴郡也暂时还没有可以大规模养殖鸡鸭猪羊的条件。
因此,鱼肉无疑成了最佳的选择。
大海之中有着无穷无尽的蛋白质!
绘制吴郡周边的海图,意义便是迅速摸索出可以迅速进行捕捞的区域,为后续的大规模渔船制定航线,以免出现触礁、迷失等问题。
只是在只有沿岸零星渔民捕捞的大汉之中发展出成规模的渔业,那么李基就不得不建立出成套的相应配置。
造船工场的首艘试验性海船,李基早已经准备划给甘宁所用,让甘宁率先出海航行绘制出吴郡沿海的海图。
后续的造船工场则是依据着试验性海船的经验迅速改造出一批渔业海船,并且将整个吴郡的零散渔民集中进行规模化捕捞。
至于规模化捕捞所需的各种工具,这对于如今的吴郡而言反倒是小问题。
大量的流民南迁,让吴郡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工匠。
在连地动仪这种黑科技都能制造出来时代,你可以鄙夷工匠们不会炼钢,但是他们却能在越王勾践剑上用铬晶格蚀刻镀铬技术。
可以说,往往只要给与这些工匠们一个方向,他们就能给出相应的满意成果。
还是那句话:九族的羁绊,不容小觑!
而眼下最为麻烦的,反倒是其余与渔业配套的东西了。
灯塔、渔业码头、腌制场所、道路铺设……
灯塔、渔业码头、道路铺设这些自是无须多言,这些都是必须要打造出来的。
没有灯塔,渔船返航将是个大问题。
渔业码头,自然是为了与造船工场那种机密场所分开,总不能天天捕捞了回来在造船工场下货吧?
因此,再度打造出一个专用的渔业码头也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腌制场所,则是一个基于时代的无奈选择。
或许,冰鲜都知道是一个极好的选择,甚至制冰的话对于李基而言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然而,问题不在于制冰是否麻烦,而是运输效率的局限,让就算可以大规模制冰对于渔获进行保鲜也没有意义。
如果是采用冰鲜的方式,在基本是通过人力进行运送的三百斤货物之中得有一百五十斤是冰块。
并且就算是这样,运输途中冰块恐怕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融化,鱼肉也将会随之迅速腐败。
吴郡本就运力不足,效率也低,李基又怎么可能采取那种想当然的方式。
因此,腌制防腐也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如今的吴郡之中的流民多的是没有去向安排的妇女,腌制工作完全可以交由妇女进行。
而腌制过的鱼肉,在运输上的难度可就大为下降。
只是,腌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盐……
大汉缺盐且贵!
李基尽管知道海水之中有的是盐,但是私下制盐可是形同造反,是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之事。
略微沉吟了一阵,李基将灯塔、渔业码头、腌制场所、道路铺设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推进计划在竹简之中书写完毕,然后则是再另行下写密令,准备让二三工匠沿着李基所知道的思路迅速研究出晒盐之法。
至于真正的盐场建造问题,李基则是第一时间想到后续由贾诩去负责比较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