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宰子见齐景公(4K4)(2 / 2)

尊师孔仲尼 役智 2308 字 1个月前

当初孔子陪同鲁昭公流亡齐国时,他就十分欣赏孔子,甚至一度想要任命他为大夫。

但晏子得知以后,却来觐见他,说:“自从圣君贤相去世之后,周王室日益衰落,礼乐制度已经很难再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了。

如今孔子讲究仪容服饰,执行繁琐的上下朝礼仪,甚至举手投足都有规定动作,这是几代人都学不完、一辈子都很难搞清楚的礼仪。

国君要想用他这套礼仪来改变齐国的旧俗,恐怕首先在百姓这里就行不通。”

齐侯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用卿大夫的待遇去礼遇孔子,给他丰厚的俸禄,但却始终没有再提任用他的事了。

想到这里,齐侯忽然有些明白了晏子之前为何不再去推荐面前的这两位年轻人了。

他记得晏子和孔子之间,好像是存在了一些嫌隙的。

当初孔子第一次来拜见他时,齐侯问孔子说。

“先生来到齐国,还没有去拜见过我国的晏子吗?”

孔子回答:“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位君主,都能顺从他们。

可见晏子是个有三种心思的人,所以我没有去见他。”

孔子走后,齐侯也没多想,随口就把他的话告诉了晏子。

晏子听完立马就不高兴了,他回答道。

“我没有三种心思。而只有辅佐君主,帮助国家安定繁荣,这一种心思而已。

正因为如此,我才顺从三位君主并辅佐他们。

就辅佐君主这件事而论,不管是将对的说成错的,还是将错的说成对的,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孔子在这二者中必定占据一个,所以才会这样说我。”

孔子后来在齐国住的日子久了,渐渐理解了晏子的做法,所以就去登门去向他致歉。

不过以晏子的态度来看,应该是到直到现在都没有原谅他。

这么一想,齐侯感觉思路都顺畅了不少。

怪不得晏夫子刚开始对这两个年轻人还是赞不绝口,可等到后来口风又变成了难以使用。

看来当初孔子那句‘三仕其君,皆能顺之’的评价,给晏夫子造成的伤害,要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大啊!

可到了这里,齐侯又有些纠结了起来。

既然这两个年轻人,是孔子的学生,那他到底是用呢,还是不用呢?

当初在如何使用孔子的问题上,齐侯就十分头疼。

或许是他对孔子的礼遇太高,引起了其他人的妒忌。

又或者是他宣扬的学说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忌恨。

孔子离开齐国前,临淄城中就已经传出了某些风声——如果孔子再不走,那干脆也别走了,就地埋在齐国吧。

而齐侯当时迫于形势压力,并没有出面保下孔子,只能隐晦的告诉他赶紧跑路。

对于这件事,齐侯心中一直怀有愧疚。

此时看到孔子的学生,他也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

只能不好意思的问了句:“孔子他……没有怪罪寡人吧?”

“责怪您?”宰予想了想,朝着身边的子贡问道:“有吗?”

子贡回道:“还是有一些的。夫子说大兴土木,扩建宫室,奢侈浪费,不崇节俭,这都是您做的不对的地方。”

齐侯听了,似乎想到了什么旧事。

他笑道:“当年他也的确对寡人提过这些事,寡人也是慢慢在改正吧。”

宰予笑道:“不过除了这些事以外,夫子还是夸您居多的。”

“喔?”齐侯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我难道还有什么值得孔子夸赞的地方吗?”

宰予道:“当初我国的先君昭公流亡到齐国,您不止接纳了他,还许给昭公两万五千户作为食禄,并且还打算召集诸侯护送昭公回国。

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从您的行为中,也足以分辨出您心中存在的大义。

您厚待我国的先君,想要在诸夏之中推行仁义之举。

鲁国的百姓惦念您当年的恩情直到今日,您的身上怎么会没有值得夸赞的地方呢?”

齐侯听到这里,脸更红了。

所谓的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其实就是他的宠臣梁丘据私下里收取了季氏的贿赂,在他的面前进献谗言,让他放弃了送鲁昭公回国的打算。

虽然他后来发现了这件事,但一来吧,梁丘据和他关系实在太好,二来梁丘据也已经病死了,他何至于要去找一个死人的麻烦呢?

说到这里,宰予从袖子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酱油,双手呈上道。

“鲁国的民众一直惦记着您的恩德,而我今天得知被您召见后,也一直想献上些什么,作为对于您过去恩德的汇报。

不过您的召见实在过于突然,因此我也没法献上多么珍贵的宝物,那么便干脆用这一瓶我亲手酿造的酱油来表达我的心意吧!”

齐侯听到这里,也有些感动了。

“唉呀,寡人……寡人真是何德何能,竟能让鲁国的民众如此爱戴啊?!”

小臣从宰予的手中接过陶瓶,端端正正的放在了齐侯的面前。

齐侯拔开瓶盖,看见里面黑乎乎一片,不由问道:“这是什么?”

宰予回道:“您可以把它当成肉醢的酱汁,吃饭的时候佐餐用,或者在烹调的时候使用也可以。”

齐侯听的一脸懵:“酱汁?君子难道也会做制做酱汁这样卑贱的事务吗?”

宰予听了,只是笑问:“虽然我不能算是君子,但制做酱汁也不能算是卑贱的事务。”

齐侯问道:“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是劳累并且低贱的工作,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啊!”

宰予也不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像是神农氏、舜、禹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君子了吧?”

齐侯点头:“当然可以。”

宰予道:“上古的时候,民众吃野菜、喝生水,采树上的果实充饥,吃生肉裹腹,因此经常受到疾病和有毒食物的侵害。

在这种情况下,神农氏品尝百草的滋味、泉水的甘苦,一天中要受到七十次毒害之多。他把这些知识教导给民众,因此民众知道怎样避开有害的东西、选择有益的事物。

舜建造了房屋,修筑了土墙,用茅草、芦苇盖屋顶,使民众不再住在野外的洞穴,都有了房屋家室。

禹冒着暴雨、顶着狂风,疏导江河,凿通龙门,开辟伊阙,修筑彭蠡湖堤防,乘坐四种交通工具,奔忙在河道、平原、丘陵、沼泽,随着山势砍削树木作记号,平整土地、治理水域。

神农氏、舜、禹所做的工作,如果单独拆开来看,不过是品尝草木、堆砌砖瓦、搬运泥土罢了。

但这些事务虽然看起来很微小,却能为民众兴利除害。

所以,又怎么能因为某些事务不起眼,便觉得它们卑贱,认为君子应当对他们敬而远之呢?”

------题外话------

你连投票的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