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杀人!(1 / 2)

 “说回正事吧,这奏疏怎么批?”

朱元璋看似不在意的看着的朱雄英。

这一封是来自山西左佥都御史王平上陈的奏疏,弹劾的阳泉县上下瞒报天灾者高达八人,包括知县、县丞、典史等。

八人联合当地大士绅大地主瞒报天灾,粉饰太平,私吞百姓肥沃田地高达九顷。

这是冰冷的奏疏,上面都是白纸黑字。

朱雄英刚刚被老爷子带去看土地被兼并的百姓是怎么样的,他知道这份奏疏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阳泉县有数千百姓,会因为这群人的勾结,失去祖产,沦为佃户,饥寒交迫,一切生死任由官绅拿捏!

朱元璋看着面色微怒的朱雄英,淡淡的道:“批吧。”

朱雄英手有些颤抖,他知道,他这笔若是落下,阳泉县的八名官吏和那些大士绅大地主,会人头落地,甚至还不止如此!

他手里握着的不是笔,而是掌控生死的权柄!

手掌天下权,朱雄英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感觉,但第一次就是杀人!

朱元璋看在眼里,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第一次杀人嘛,都这样,多来几次就习惯了,心狠点,都是些该死的人。”

“咱不是说过吗?既然他们有胆贪,那么就要有胆接受这个后果!”

朱雄英颤了颤,有些佩服的看着老爷子。

九名官吏和这些士绅地主,不仅仅只是十几二十个人,这些人的后面还有家族,那是几百条人命!

朱雄英想说点什么,可终究没有开口。

老爷子说的对,对这些人就要心狠点,杀他们是因为他们该死,他们不死害的是更多的人!

朱元璋看着思考的朱雄英,洒然一笑:“奏疏,就是皇帝的刀!咱几万人都默不作声的杀了,这几百条人命,算个啥?照你的意思批下去,以后这些都是你要自己决定的事情!”

不是朱雄英心善,而是后世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作祟。

毕竟其他人都是无辜的。

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连坐罪,是多么的可怕。

这威慑,又是多么的大!

“好!”

朱雄英点了点头,心不狠江山不稳。

杀!

彻查,凡相关人等交由三司会审,罪状一经落实,绝不姑息!

墨笔落下,那些官绅的命,乃至他们身后的几百条人命,彻底宣告结束!

朱元璋满意的看着朱雄英:“杀人的时候,不要犹豫,古来言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格局放大一点,你要知道,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他们的作为而动荡,乃至于生死未知家破人亡。若长此一来,国家岂有不乱乎?”

朱雄英重重点头。

“好了,咱有些东西,也该让你熟悉熟悉了。”

说着,朱元璋从御案摸出一本册子,册子并不厚,而且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老旧,然后递到了朱雄英的手上。

“拿回去再好好看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今天也够累的了,回去先好好歇着,咳咳!”

“嗯。”

朱雄英点头,他知道老爷子也累了,连忙道:“爷爷,您也早些歇息,孙儿告退!”

出了武英殿,朱雄英径直的走回春和宫,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老爷子究竟给了自己什么。

春和宫。

此时宫中的寒梅已经傲雪开放,枝头上,那白色的小花在争寒斗艳,为这个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几分生机。

朱雄英信步进入书房,打开老爷子给的册子时,浑身一震!

只见册子上写着。

大明钦定定边侯、兵部尚书,臣茹太素记:兹录于洪武二十四年在京、外武备力量:

京畿兵部兵器储备:可补六万余军兵装备运输!

京畿内军兵共计:二十八万有余!

在广西、北疆之地豢养战马:逾两万匹有余!

在外中、底层军队、卫所、水寨、指挥等:约一万有余!

天下骑、步兵力配备:可达一百万兵力……

……

这些数据都有详细记录,也是大明所有的军队数量,粗略估计了一下,总数超过了一百二十万。

当然,实际情况一定会有出入,但出入不会太大。

这是洪武二十四年,兵部尚书茹太素给出的统计结果,这些是绝对的机密。

朱雄英不会不懂。

自己如今成了皇太孙,那就意味着是未来的大明朝的主人,也将是这些军事力量的主人,所以老爷子在这个时候,将这些名录交给自己,让自己提前熟悉这些京师的武备力量。

这些兵力是实打实的开国之军,绝对的精兵,强兵,百战之兵。

一百二十万军人!

朱雄英惊讶之余,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即便是现在卫所制度还没有崩坏,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就算放在后世,这种兵种的力量,也不是任何国家随意就能调出来的

如此庞大的军队,所耗费的开支不小。

一个国家,如果在军费上开支超过了总财政支出的千分之五个点,那就意味着不日就会通货紧缩。

老爷子一直在说朝廷缺钱。

看来,实际情况远比自己想的要糟糕!

这些兵力,调出去,不管打任何国家,都能令人望而生却,头皮发麻!

但想负担起这么庞大的军力,也是十分考验朝廷的财政体系的,从战备到打仗,一场大规模战斗真的打起来,那可当真是花钱如流水。

不过换句话说,国朝开国才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