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
靠窗前摆着一张黑酸枝的大书案,上方一堆书册摆放在左侧,而右侧是倒悬着几只毛笔的一个瓷器笔架。
这个月要抄录的古籍应该是已经结束。这一点他家平安就干的非常好,一结束就连书案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屋子中间的大茶台上面照样如此。台面上的红泥小炉,装着紫砂茶具的荷叶型茶盘都摆放有序。
甚至是一把禅椅,两把太师椅,还有一张同样色泽的矮脚罗汉榻,就连靠墙侧立的博古架也是如此。
而博古架错落有致的空格上全是类似文房四宝之物,与书案之间的地上摆着青花瓷的四方大缸里则插着林立的画轴和竹筒。
关有寿靠近挨件看了看。
孺子可教也。就凭这些全部都是真品,将来他家平安就是什么都不干,就凭这眼力也能混口饭吃。
离开博古架,关有寿走到罗汉榻的前面,看着中间的四方小茶几,上面还摆着半局未出胜的黑白棋局。
稍许过后,他随手拿起小茶几边上,一个绣了寓意节节高的竹子缎面软枕上面,此时正翻开反扣着的一本棋谱。
他就说他家平安绣的一些竹子绣品都哪去了,原来她又把这里面绣了富贵花开的一套刺绣品全给换了。
可还真别说。
这素雅的绣品搭配上一溜儿的黑红色家具,特别是在榻后的那扇十二美人图的大屏风衬托之下,确实显得典雅庄重,又不显端方肃穆。可谓是达到了“添一笔则无章,少一笔则意寡”的境界。
其实这三年以来他闺女学到的东西可一点儿都不比儿子少。杂七杂八的,居然还真让她悟出了不少东西。
难怪老长不高,过劳了。文的武的,她是样样都不想落下,可终究是到了该抉择侧重点的时候。
关有寿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劝学编上沉吟片刻之后,他又背着双手打量一圈儿,绕过屏风进入右侧的房间。
这间被打通的靠里右厢房与对屋左厢房格局一致,都是其中三面墙有着高度几乎能达到屋顶的井字形书架。
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一间的三面墙摆放的都是已经抄录成册的书籍,而对面那间的三面墙上的则都是原件。
如今这间屋内的书籍经过他家平安的一翻努力,还有他也时而忙里偷闲地抄录几本古籍,已经颇具规模。
当然,想填满这间三面书架是不可能的,那还不得累垮孩子?原本他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部分书籍让她边抄边学。
关有寿站在对窗的一面书架之前,翻了翻他家平安最新添加的十本书,看着看着,他不由地点了点头。
别的先不说,就这一手毛笔字小楷,连先生他都说已见风骨。或许书法倒是可以继续再接再厉。
碍于时间有限,关有寿少不得先出了书房,又去了后面的五间库房,倒出小锦囊内他这次外出的收获。
自然,关有寿的目的不言而喻。他不可能就没有想通过自己不在家的这几天,借机观察他闺女又干了啥大事之意。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