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慢工出细活(2 / 2)

现场硝烟弥漫,爆炸声不断,搞的就真跟战场似的。这跟后来横店的战争片那种纯属抓人凑数,别说群众演员素质一般,就连专业演员也缺乏敬业精神。

try{ggauto();} catch(ex){}

这部戏开拍时,剧组就专门让专业的JG对全剧组成员组织了一个月的正规军训。

军训完了还不算,之后,一堆军事历史专家考究19世纪的天朝军队和因国军队的战术和组织模式,再换上了一百多年前的军服,按照历史记载,去模拟当时的军队的生活和战斗方式。

至于因军的演员则是在香江找了一批欧美军迷,由于包吃包住还给不低于香江的片酬,不少混的不得志的欧美港漂,也屁颠屁颠的到内地当起了群众演员。

电影的唯一投资方维创影视娱乐公司,对于电影的要求,超过了这个年代华人导演执导过的任何一部电影。无论是香江擅长商业片的导演,还是内地擅长主旋律电影的导演,都没有拍过这种纯粹以战场上是视觉冲击作为卖点的大片。

包括内地八一制片厂的那些军旅战争片,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人物刻画上,具体战斗过程往往都是很短暂,大部分仅仅是吹个冲锋号,一群战士呐喊,占领阵地,战争结束。想要把更多细节刻画出来,一方面是技术不够,另一方面就是资金不够。

而《鸦片战争》则是用了最好的摄影器材,与此同时,资金规模也是上不封顶,唯一的要求,做出一部刷新华语战争片标准的史诗级大片。

所以电影为了把最好的场面拍出来,不惜成本的尝试不同角度拍摄,最终选择一些最好的镜头和场景。

这里面胶片的耗费都是无所谓的,关键的是爆破之类的都是不要钱的搞。即使八一电影制片厂派来的道具组和爆破组,都不由对雇主的财大气粗感觉到麻木,要知道,《鸦片战争》爆破耗费的成本,已经够八一厂拍十部战争大片了!

黎翰祥向刘森解释说道:

“刘先生,电影大致上已经拍摄了80%了,现在主要是一部分战争场面还未达到要求所以进行补拍。按照进度,明年上半年彻底杀青。后期制作还需要打磨一段时间,大概要到86年下半年才能上映。”

刘森点了点头说道:

“好!慢工出细活,这部电影最终是要给全世界的观众看的。文戏和剧情太复杂,要深入了解历史,估计观众是没有耐心的。只有战争场面上下功夫,这才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共同语言!”

世界上有太多的历史文化,但即使本国的观众,有耐心了解本国的历史都是小众了,更别说的全世界的观众。所以,历史战争片,历史方面不能太细了,只能概括浅白一点。而战争场面,则可以大书特书,这方面全世界不分民族国家语言文化,都是能理解的。

所以,那些小众的电影,可能在历史、人性等等方面下功夫,但是大卖的电影则可能是在刺激观众情绪的场面上功夫,而不追求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历史或是什么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