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充足预算(2 / 2)

try{ggauto();} catch(ex){}

目前,香江电影市场上水准之上的电影票房区间是在几十万元至两千多万元之间。大部分的电影剧组都没有幻想拿到500万以上的票房。

所以,正常的香江电影制作预算多是低于300万元的。只有极少数卖座的导演或巨星,其片酬和票房号召力靠谱,所以,才敢于搞出制作成本500万元以上的大制作。

没错!五百万以上的预算就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一千万以上的预算,这个年代更是凤毛麟角。

刘森思考片刻说道:

“这部电影的预算,提升到1000万港元吧。1000万元预算,其中,五成的拍摄费用,五成用于后期制作。希望电影的质量不要让我失望!”

原本84年上映的《开心鬼》,预算才不过200万港元,虽然,整体上还是小成本电影。但却靠着剧情和演员契合,以及电影的音乐更是成为画龙点睛的手笔。但由于预算问题,打磨的还是不够精细。

光是电影拍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电影胶片,就需要精打细算。因为,预算本来就不多,不省着点拍,可能胶片都不足以支持到剧情全部杀青。

好莱坞电影同行拍摄一部电影即使不用特效,也比香江电影更精致一点,本质上,其拍摄所消耗的胶片就比香江同行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后期制作过程中,拥有大量的素材可供剪辑,提升质量的余地自然就更多了。

刘森把预算提升到1000万,演员和剧组的片酬不准备搞的太高。那么,大部分的预算将会投资到电影器材和道具的消耗。这样,电影至少不用担心胶片不够用而凑合着拍摄。

这个年代的港片,大部分的镜头,都是能凑合就凑合。马马虎虎的态度,也是影响港片质量提升的关键。

不能说香江电影人不行,只能说格局还是不够大气。而港片作为华语商业片承前启后的作用,港片的人才储备和经验,直接影响后来的国产电影的水平。

要知道,国内某些舔欧洲电影节的文艺片导演,水平是更烂。

因为,文艺片仅承受极少数人的检验,其获得的反馈指向特定圈子的审美,不代表人类主流的审美。

而赚钱为目的的商业片,直接承受大众市场考验,获得的反馈更多,正是因此,商业片真实的水平是远远超过小众口碑较好的文艺片。

文艺片的口碑本质上是业内互吹,比的是根本就不是质量,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或者是圈内人脉资历。

相当于是讲究血统的,有些导演是被圈内认可,那么,即使拍的是gs,圈内也会把其吹上天,普通人提出这确实是gs。然后,文艺圈表示,你们13格不够,看不懂……

明明白白的以屁股为倒向,不公开透明,没有比较完善的可以量化并且服众的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