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温和情愫里,人心平柔慈善,对不顺之事都能多一两分宽容。
上辈子一切面目全非成那个模样,情境使然,冲突使然,谢重姒能理解,也将前后两世完全分割开来。前世恩怨皆清,不可能再迁怒到如今。
可她还是有所顾忌。她怕。
心有余悸的那种怕。
一怕宣珏无法入仕,重蹈覆辙;二怕情感毁于一旦,美好支离破碎;三怕……
说回来也算可笑,她呢,直到窥见收于长盒之内的一幅旧画,才敢信宣珏是爱她的。
那幅画上是她,红衣烈马,提箭射鹿,落款“太元五年中秋珏笔”——几大家族倒台的前两个月。
而她发现这幅小心翼翼珍藏于卷轴的画,是……在这十年后了。
尘封十年心意,久颓卷轴之内。他不提及,她也不问。
到头来再捧出赤诚之心,纵是当年模样,也无人敢信。
三怕她再没有当初年少时怦然心动,奋不顾身去招惹一个人。
她若不主动点,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
可细水长流的欣赏喜爱,和烈火炙热的年少爱慕,区别甚大。她心里能余下前者,但实在没力气胆量,再去挑战后者了。
所以,不如就这样,君子之交,也不用担心冒犯折辱他。
谢重姒抱着这种心思,一路上谨言慎行,隔三差五犹犹豫豫,和她平时利落洒脱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但微妙的是,和她上辈子冲动之余难得羞涩扭捏的神色,倒是几分相似。
宣珏没吭声,也不知在想什么。
快到苏州时,两人在官道附近凉茶棚里歇脚,他才问了句:“你师兄师姐靠谱吗?”
正巧小二上了茶,他用手背试了试温,见热度刚好,一边倒了两杯,神色自然地推了一杯给谢重姒,一边道:“怎么还未见他们。”
谢重姒想了想,诚实地道:“不靠谱。但真有能出来加餐的机会,他们一个俩个肯定会踊跃的。而且,在扬州城和东庄之间,落水那段路,我没能留下记号,很可能会跟丢,得找会儿。”
宣珏点了点头,端起茶水抿了口:“如此。那之后在苏州,你有什么打算——齐家人多数为官,不似楚家经商为主,做事也更谨慎小心,不会轻易留下把柄的。明哲保身了几十年,明面暗里,都很干净。”
要不然以宣家作风,也不会和齐家交好。
谢重姒了然。
他们落水得救后,讨论过那晚刺客与大火。在扬州城敢这么肆无忌惮,不怕善后的,唯有只手遮天的楚家。后续查封变严,和与城兵的闲言交谈之中,更是得以证实。
楚家起势没少假借三教九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乖张泼辣。相较之下,苏州齐家则含蓄收敛得多。
或是“初心永存”的祖训在,又或者是名字里挂的这个国号太沉重,他们生怕一时不察“齐”字就砸下来,谨小慎微惯了。的确没什么值得拿捏调查的。
但也存在例外。
谢重姒将茶杯一放,不动声色地道:“三哥前阵子,调了几个齐家人入京,补空缺闲职。很是看重。你说,齐家是否也有意交好,甚至起了别的心思呢?”
宣珏微微一怔。
在谢治的衬托下,三皇子谢温,可谓是进退得度、礼贤下士,朝野呼声不小。
势力在朝的氏族,自然心思活络——从龙之功,能换来丰厚回报。
齐家上一世的确有这个心思。只是隐蔽很好,就算是三皇子调动的几个人手,也不是自己出面,而是调到他极隐蔽的势力手下,等待时日伺机上爬,于两方都有益。
可尔玉是怎么知道的?谢治告诉她的?
这位太子殿下……这辈子开窍变早了么?
宣珏没问,只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刚想说什么,就听到旁边也有歇脚客人在唏嘘:
“这是又洗劫一个村子了?”
“是啊,这群南华山脉一代的土匪,什么时候才能剿干净哦。”
宣珏和谢重姒同时蹙眉。很有默契地没再开口,听对面桌上的两个农耕归来的老人家闲谈。
“伤人多吗这次?”
“老样子,给钱不杀,没钱就砍几刀,能不能活下来,听天由命咯。”
“官府也是,年年剿匪,土匪窝年年还在。”
“话也不能这样说,每年不也都剿了些匪盗么?我看呐,就是那群贼人好吃懒做,也怨不得官兵头上……不过,唉,总是提心吊胆也不是个事。等今年收成完,我和老太婆去儿子家住,搬离这边。”
谢重姒嗤笑了声。年年剿匪,年年还在——
那是因为官府根本就没正儿八经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呀!
否则,这些地方拿什么借口,让朝廷出银拨兵呢?
戚文澜那根棒槌,还真玩命打杀进匪窝过,结果大胜的第二天,江南的几个官员就捏着鼻子请他回家。
扯了一堆之乎者也奉承话,主旨为“小将军挂了彩他们惶恐受不住”,实则是怕他杀心上来,真的把江南匪贼一窝端干净了。
听到谢重姒这声嗤笑,宣珏抬头看来,问:“笑什么?”
谢重姒耸了耸肩,骂道:“一群尸位素餐的东西。”见宣珏失笑,来了兴趣,托着下巴问他:“离玉你怎么看?文澜和你说过他之前被‘请’回京城的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