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喜(1 / 1)

文章写了撕,撕了写,最后总算完成了。我对各个部门做的节能减排措施还是比较满意。

我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再次开会,肯定了近段时间大家在节能减排中做的付出,并再一次要求各部门继续保持这股势头,积极开动脑子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各部门负责人也纷纷的向我承诺接下来会更好的把节能减排做的更好,我满意的点点头,口头表扬了做得比较好的几个部门就宣布散会。

散会后,我回到办公室,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这时,文员送来一份关于最新节能技术的报告,我仔细阅读起来,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创意。我决定组织一个小组,研究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公司的运营中,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与此同时,我也想鼓励员工们提出更多的节能建议。于是,我在公司内发布了一个通知,设立了金点子节能奖励机制,激励大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不久,各种创意和想法如潮水般涌来,让我看到了员工们的热情和智慧。在研究小组的努力下,新技术很快得到了应用。公司的节能效果有了显着提升,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员工们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不断提出新的建议。

我决定举办一个节能创新大赛,让优秀的方案得以展示和实施。比赛当天,各种精彩的提案让人眼前一亮。

最终,一项结合了新技术和员工智慧的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奖。这个方案不仅能大幅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公司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环保标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而我也因为领导有方,获得了公司的嘉奖。

我不敢骄傲自满,我深知荣誉归根结底来自普通层,于是我把除了奖杯和奖状外所有的奖励金用于奖励在节能减排中做出贡献和金点子创意奖项得奖的员工,激发他们续存的积极性。

我深知士气需要不断鼓励,绝不能虎头蛇尾,因此我除了给各部门开会打气外,自己也动手做一些节能的措施,还在各部门醒目的地方写上激励的标语,贴上该部门的员工节能照片和送上奖金,极大的鼓舞了整个部门的士气。

整个公司的节能事情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从周旋的事件中也渐渐走了出来。这天我应邀来到李惠兰的公司,在我的印象中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她的公司里,李惠兰站在门口迎接我,一起的还有江上兰。

我赶紧下车寒暄:“李总,兰姐不敢劳烦二位呀。”李惠兰说:“我们下来走走就看到你的车来了。”李惠兰说:“先去我办公室喝喝茶,再去参观一下我的公司。”

我说:“客随主便,你安排了我照做。”当下李惠兰她们把我迎进李惠兰的办公室里,我打量着她的办公室,很大,估计有六七十平方,谈事情的茶座和沙发在一旁,一张大圆桌估计能坐20几个人,据说只有重要的客人来了李惠兰才会在公司里宴请,平时都是出去吃。

大板桌、老板椅、曲面屏电脑显示器是标配,一盆绿植增添了一丝春意。李惠兰把我带到茶座喝茶,她重新泡过一壶茶说:“你再不来啊,我被某人吵死了。”江上兰江上兰笑着说:“谁叫某些人自己不主动,还得要我来催。”我笑了笑,端起茶杯品了一口,“这茶不错。”李惠兰说:“这可是我托朋友从武夷山带回来的上好茶叶,你喜欢就好。”我们聊了一会儿天,李惠兰便带着我去参观她的公司。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忙碌的员工,他们都在专注地工作着。李惠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我不禁感叹她的公司规模比我想象的大。最后,我们来到了一间会议室,李惠兰说:“这里是我们公司的核心区域之一,我们经常在这里讨论重要的项目和决策。”我点点头,对她的公司更加佩服了。李惠兰接着说道:“以后如果有什么合作的机会,我们也可以在这里详谈。”我微笑着表示赞同。

参观结束后,我向李惠兰道谢,并表示今天的收获颇丰。

离开公司后,我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向李惠兰这样的成功人士学习。

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今天的经历。我意识到,要成为像李惠兰那样的成功人士,不仅需要努力工作,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回到家后,我决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我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并且积极寻找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