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业平贼策论(2 / 2)

盛唐陌刀王 夜怀空 1295 字 2023-08-20

gu903();杨国忠最近谨小慎微了许多,虽然他的感觉不是很敏锐,也能够察觉到周遭的敌意越来越多。

他来到皇帝的书房中,李隆基正盘膝坐在案几前阅览奏疏,抬头扫了杨国忠一眼,将手中的纸张倒扣在案几上,免得使他透过纸背看到奏疏中的内容。

“国忠,坐。”

他局促地叉了一下手,才坐在斜对面的胡床上,但不敢将整个人躺进去,只将屁股挨着边缘坐着。

皇帝看着他的眼睛,语调缓慢地说道:“如今安贼进逼荥阳,荥阳若陷落,东都则危在旦夕。值此国难之际,朕确实需要一位能挑大梁的将帅,实际上李嗣业带兵入关中,是迟早的事情。”

“陛下!”杨国忠开口谏道:“李嗣业拥兵太盛,望陛下深以为虑!臣以为要召河西军入关中,不必非召李嗣业不可,陛下可以绕过他给麾下的各军军使下旨,让他们带兵渡过黄河,独留李嗣业在河西守土。”

李隆基皱眉摇了摇头,从案几前站起来在书房中踱步,杨国忠也连忙站起,躬身候在一旁。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打仗也不像你说的那样简单,随便把几万人交到谁手里就能够取胜。军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帅……罢了。”他盯着杨国忠说道:“你应当明白,李嗣业并无异心。长安城里的那些流言,不过是逆胡安贼施展的奸计而已。他肯让李光弼几乎带走整个赤水军,足以向朕证明了他的公心。不过,朕依然没有下旨召他入关中,你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

杨国忠听罢,眼泪扑簌簌地流淌下来,跪倒在地膝行到皇帝身前痛哭流涕道:“陛下,臣与李嗣业有过节,若他带兵人关中,势必不能容臣,臣当如之奈何?”

李隆基转身过去,从御案上抄起刚才覆盖在上面的奏疏握在手中说道:“他把李光弼打发到河东之后,又给朕上了一道奏疏,名为平贼六策。首当其冲第一策便是让朕杀了你,以断逆胡出师之名。他还举用了汉景帝杀晁错的例子。昔日汉景帝重用晁错削藩,触及诸侯国的利益引发八王之乱,叛军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进攻朝廷。晁错主持削藩有什么罪,有罪的是行叛乱的七王、但景帝为了分化叛军之同盟,使其师出无名,还是忍痛下旨腰斩了晁错。”

杨国忠尚未听完这故事,全身早已冷汗连连,跪在皇帝面前连连叩首,把头上都磕出了青肿哭诉道:“陛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若陛下要取臣性命,国忠岂敢不以头颅相呈。可怜我衷心侍奉陛下多年份儿上,请给我留一个全尸,也切莫将此事告知娘娘,免得使她徒生伤悲,可怜我再也无法在君前聆听教诲!陛下啊……”

“起来吧。”李隆基将这封奏疏在手中揉搓成了纸团:“朕岂能是那汉景帝,为了安抚叛军而诬杀贤臣?”

杨国忠感激地连连叩首:“陛下圣恩,国忠永世难忘,这辈子不能报答,下辈子也要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朕只需你好好做你的宰相,下去吧。”

杨国忠退去之后,李隆基将揉成纸团的平贼六策又抻展仔细看了看,其余几策皆触及要害,他已记了个大概,但第一策实在是与他本心相悖,所以弃之不用,遂将揉搓成团的奏疏扔进了燃烧的铜炉之中。

其实李嗣业在平贼六策中有许多隐晦的暗示和预言,比如说杀国忠一人可救天下人,这句话在奏疏中出现了两次,只是将救改为了赎,把天下改为了长安,杀国忠一人可赎长安人。这里面长安人是不是包括开化坊的杨家两位夫人?是不是包括承欢君前的杨贵妃。

可惜皇帝没有看明白李嗣业的暗示,明明杀一个男人就能办到的事情,为何非要等被逼到马嵬驿使得三四个女人香消玉殒,皇帝越下不了狠心往后拖延,杨家最终的结果也越凄惨。

盛唐陌刀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