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讲台上的一张办公桌已经被人提前挪走了,地面也被打扫了一遍,铺着一张毛毯。
讲台四周有扩音装置,能让讲台上老师的讲课声扩散到整个教室,不用手拿话筒或者麦克风。
周孝愚双腿盘坐在地毯上,将琴盒中的古琴取出来,搁在腿上。
开始调整坐姿和支撑点。
一切都是不急不缓有条不紊,仿佛前方的几十双眼珠子不存在,就这份淡定的心态,就足以秒杀很多同龄人。
古琴被誉为君子之琴,坐姿自然讲究心平气和,正襟危坐。
隋唐之前凳子并未普及到千家万户,弹琴人只能单腿或者双腿盘在地上,将古琴搁在矮凳上弹奏。
(凳子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称为“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板凳,与现在的马扎类似,然而并未开始普及。)
此种坐姿被称为‘单盘’或者‘双盘’,类似于佛家道家修行时的打坐参禅。
隋唐之后,凳子开始普及,弹琴的坐姿则进化到有专门的中空琴台和板凳,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正襟危坐。
近代,除了室内外,还经常会有在室外或者野外弹琴的需求,于是古琴上被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支点。
古琴的一端被支点支撑在地面,而另一端则搁在盘起的双腿上。
这种坐姿对弹奏古琴的人要求颇高,需要长期练习才行,新学者不推荐,否则在弹奏时容易走调。
有道是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周孝愚此刻双腿席地而坐的坐姿顿时引起了在座学生的议论,主要是民乐系这边的学生。
“这家伙还真是会装X啊,一会要是走调就搞笑了。”
“说不定人家是个行家呢?”
“齐老师怎么来了?难道也是为了看我们民乐系这边笑话的?一会若是这个叫不出名字的水货明星搞砸了,我铁定上去给他两拳,让他下不了台,谁都知道民族乐器这边古琴的弹奏最难,他偏偏选择古琴来装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