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愚足足缓了两分钟才回过神来。
他转过身看向其他三人,发现众人看他的眼神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怎么了?”
身后三人齐齐竖了一个大拇指,“劲爆。”
“好听。”
“超燃。”
“以前我只觉得《十面埋伏》一般,原来不是曲一般,而是弹奏的人不同,哦不对,是没有现场听,这次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周孝愚感叹道:“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牛逼,留下了这么多好东西。”
古曲《十面埋伏》经现代学者考证后认为,作者是明末有“汤琵琶”之称的汤应曾。
汤应曾自幼酷爱音乐,能弹百余首古曲。
所以现代负责考证出处的学者认为,由汤应曾完成的《楚汉》,即琵琶曲《十面埋伏》。
此外,汤应曾的朋友、明末清初的作家王猷定在他所著《汤琵琶传》中,描述了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
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至乌江有像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周孝愚将《十面埋伏》的出处科普了一下。
三人皆认可他的说辞,是咱们的老祖宗牛逼。
明代就有《十面埋伏》了,而且《十面埋伏》这首古曲成名也确实是因为琵琶演奏。
胡胜平突然提议道:“小周,要不,你再用琵琶弹奏一遍十面埋伏?”
周孝愚摇了摇头,“不了,其实弹奏一首曲子是很消耗体力和精力的,远不是你们认为几分钟就完事,轻轻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