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异曲同工之妙(1 / 1)

在一旁左右手对谈的谢辰瑾解释:“这是父皇重视科举,从各地选贤举能的结果。”

原来大凉先帝为了招揽有才能之人,推广科举考试,从大凉各地选拔人才。

这样天南海北的人背井离乡,年纪大的带着妻儿老母,拖家带口的从偏远老家来京都任官扎根;

年轻点尚未成婚的,很多因为有真才实学被京都本土的世家贵族看中,选做了夫婿,也在京都扎了根。

有前朝开始,来京都做官的外乡人就多了起来,这些人每到清明节前后都会请假回老家祭祖。

两三年后,先帝大感不方便,因为很多官员老家距离遥远,一去一回得月余。

朝中官员请假,政务便无人打理,每年春天大凉朝堂上的政务都堆积如上,推行不下去。

后来有人给大凉帝提议,说可以在京都附近寻个山脉,作为祭祖的集合点,让那些外乡官员在此祭祖。

先帝便让感业寺的住持出来,告诉大家,在感业寺可以行祭祖之礼,且因为是佛门重地,在这种地方祭祖祖宗会更喜欢,更有诚意如此云云。

外乡官员也疲于每年清明祭祖的奔波,便依照感业寺住持所言改为在感业寺祭祖。

慢慢的到了今朝,大家便养成了习惯,外乡官员在感业寺祭祖,京都本地的官员按照原来方式祭祖。

但一般像族谱这样的大动静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回乡祭祖修改,以示对祖先的敬重。

不过寻常人家不会轻易修改族谱,江家这也是族谱建立以后的第一次。

所以江浩文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回老家祭祖。

这些年他都没有回老家了,别说祭祖,连祖宗坟头朝哪儿他都给忘了。

得亏后来江鸿远说在感业寺这边可以修改族谱,他才同意了。

这也是江老夫人答应的原因,她年纪大了,回老家是不可能的了,路途奔波没准会要了她的老命,在感业寺的话就方便多了。

“先帝这想法还挺先进,和我们那边的清明网上云祭祖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