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印刷行业飞速发展,连一些乡镇都办起了印刷厂。非凡的爱人张雯原来就是一个小集镇印刷厂的员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材、学术着作、学生作业、考试试卷等多种印刷品的制作任务越来越重,继而高校的印刷厂风起云涌,似乎每一所大专院校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印刷阵地。农业大学,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到了90年代初,大量先进的印刷设备如潮水般从国外涌入国内。大型印刷厂凭借高端设备,瞬间将中型印刷厂远远甩在身后;小型印刷厂甚至个体户们,也凭借着小巧灵活的快印设备,从中型印刷厂手中抢走了不少业务。如此这般激烈的竞争下,像农业大学这样不大不小的印刷厂,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奄奄一息。
1993年下半年,农业大学印刷厂基本上没有多少业务可做了。厂长幸运地赶上了最后一班“转干”的车,由工人摇身一变成为干部后,便迅即调离了厂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厂长在离任之际,竟然向校企办大力推荐了张非凡担任印刷厂厂长。
印刷厂,作为高校内部至关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农业大学又怎会轻易放弃?于是,校企办为了挽救印刷厂,决定公开招聘印刷厂厂长。
非凡其实早就知道原来的厂长推荐了自己。有时候,他因事来到印刷厂,厂里的一些员工见到他,便会热情地喊上一声“张厂长”。他无法解释,只得微笑地点头。
1994年5月,被人喊了几个月厂长后,校企办终于找上门来。校企办阳处长还特意请来了主管校长和印刷厂原来的厂长助阵。
大家围坐在一起,软磨硬泡着做了非凡一个多小时的工作。
非凡的内心充满了犹豫和忐忑,他深知自己目前在学报编辑的岗位上干得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已然安稳地处在了舒适区。
可是,再往上走,又该如何走呢?非凡深感自己在学报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毕竟,学报的水平与学校的实力息息相关,三流的学校又怎能办出一流的学报呢?
近年做学问算是相当不错了,非凡发表了10多篇论文,在行业顶级学术期刊都有论文发表。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学的专业非人文社科,根底不够牢实,并且编辑这门学科有研究价值、能出具影响力的成果可能性不大,他也渐渐失去了做研究工作的动力。
说实话,非凡确实有点嫌学报这“庙”有点小,这行业面太窄。非凡心想,增加一些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经历,或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非凡终于同意试试。接下来,便是热烈地讨论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在非凡的强烈要求下,最终确定了几个关键点:
一是聘任张非凡为农业大学印刷厂厂长兼法人代表,正科级。
二是同意将非凡的爱人张雯调离印刷厂。在未有新单位接收前,由印刷厂发放工资。
三是留下原来的柳副厂长主管生产,同时引进邹波担任副厂长主管业务。这是阳处长的建议,因为柳副厂长熟悉厂里情况,而邹波是这次唯一一位到校企办应聘厂长的同志。
四是实行目标考核,聘期3年,实现扭亏为盈。
扭亏为盈,这个目标,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非凡的面前,等待着他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