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2 / 2)

gu903();就在这群年轻人欢声笑语的时候,沈鱼不知道,一个私密的房间,他和沈桥的照片资料档案,正放在桌上,被人传看。

“诸位已经看完了,有什么想法,可以说一说。”主位上穿着中山装的男人放下茶缸,慢条斯理道。

“这个沈鱼我觉得没什么问题。”穿军装的男人率先开口。

虽然在这大半年里,沈鱼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一切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

他改了名字,能够理解。

谁也不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被赶出家门,顺势换掉寓意不好的名字,没什么不对。

他学习进步了,可并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成了第一,他如何努力老师同学都看在眼里。

而且据他们调查,沈鱼小时候很聪明,在乡下读小学的时候,时常考第一,后来成绩变成那样,无非是环境影响。

他开店,做麻辣烫奶茶,这些东西说难也没有太难。

他那个救了人然后人家给他麻辣烫底汤配方这个说法,不一定是真的,但他正式摆摊开店之前,有一个试验期,一次次调试口味,然后请邻居们品尝,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

要说古怪,也就是这孩子在食物方面太敏感了一点儿,会创新。

可要说有什么问题,不至于,这都是明显的华国口味,尤其是那个麻辣烫,很有川渝那一带的特色。

他性格变开朗了,但看看他的经历,脱离了那样的家庭环境,成绩提高了,外貌气质变好看了,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想不改变都难。

其他人也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连沈鱼后妈的祖宗都查了一遍,根正苗红。

“那现在说说这个沈桥。”中山装男人点了点面前的档案袋。

第81章

“来历一点儿都查不出吗?”穿着中山装的清瘦男人摘下眼镜,捏了捏眉心,很是发愁的模样。

主位上的男人诧异地看过去:“怎么,韩所长看上了?这人这么厉害?”

清瘦男人,也就是华国国家科研院机械研究所所长韩立民,点了点头:“确实厉害,张峰和曲文翰都去看过,他们办不到。”

他顿了顿,很耿直的说:“我也办不到。”

那台机器国内并不是机械厂最先购进的,他们作为国内顶尖的机械研究专家,自然比其他人熟悉。

机械厂在验证产能确实提升之后,就将情况上报了。

如果是本国产的机器,提升产能顶多给点儿奖励,可这台机器是进口的。

进口的,意味着国家现在还没有掌握这台机器所蕴含的种种制造技术,我们自己造不出来,才会选择进口。

而沈桥不但修好了机器,甚至提高了百分之十产能。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机器,他了解得很透彻了,最起码各项运行原理他心里一清二楚,否则根本没办法这么顺利的拆卸重装顺便还给升级了一下。

机械研究所刚派遣了两个,曾经接触了解过机械厂这台机器或者同类型机器的研究员,也就是韩所长刚才提到的张峰和曲文翰,让他们去机械厂看一下这台升级后的机器具体情况。

这头又因为两个外国人被抓进派出所,招来米国大使馆的人,详细一查,跟机械厂那机器还有点儿渊源,立即引起更大关注。

等张峰和曲文翰测试过后,跟机械厂汇报上去的数据完全一样,并没有任何虚报。

两个研究员详细询问了沈桥修机器的经过,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就算当天在场的技工们,因为不了解这种机器,也就不清楚想把它拆成沈桥拆的那样有多难。

最起码对于这两个研究员来说,让他们拆……他们也能拆,但不一定能拆成沈桥那么细碎。

最重要的是,拆了他们大概率装不回去。

这不是说,拆一个部件画一张图或者拍张照就能解决的,这么大一机器,里头很多零件相互关联,如果不是真正了解,看起来位置对了,里面不一定对上了。

就算装回去了,机器十有八九运行不起来。

真要这么简单,他们只要把买回来的进口机器多拆几遍,再多装几遍就研究透了,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很难,非常难。

而沈桥就更恐怖了,他还顺手升级了一下,这升级不是建立在改造添加的基础上,而是拆了几个不必要的零件?

两个研究员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了,最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整个过程没超过三个小时,这就很离谱。

要不是知道机械厂的领导和技工不可能全部说假话糊弄他们,他们真要以为这些人开了个大玩笑逗他们。

办不到也理解不了的两个研究员,选择把这里的情况继续上报。

韩所长没说的是,张峰和曲文翰提交的报告,起初他们也觉得是假的。

三个小时,换他来,不说升级了,拆一遍装一遍他都做不到。

准确地说,他们研究所没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做到。

那要是个国产的机器,他们练一练,练熟了,谁上都没问题。

进口的机器,几十万美金一台,华国一共都没几台,哪来的机会让他们练手,让他们拆了装装了拆。

哪怕他们隶属华国国家研究院机械研究所,可以说是聚集了国内大多数机械专家,也没底气这么造。

后来就是研究所又派人去看,对于他们这种科研工作者来说,永远要抱有一颗怀疑的心,不是自己亲手做过的实验,亲自测算的数据,都不一定可靠。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