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萧敬业讲,他有一计可使新政顺利展开且不伤国本,赵岩三人都无比好奇地望向他。
萧敬业捋了一下胡子,道:“择一州试之,成则推广,败则改进,方为良策。”
赵岩朝着脑袋一拍,顿时乐了。
他竟然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此法可谓是最稳妥的方法,先做一个试点工程,若开展的好,举国推广便行了。
一切用事实说话,看谁还敢反对。
萧敬业又说道:“臣认为,如今蜀州知州空缺,正适合作为变法之处,只是这知州的人选,非常重要。”
赵岩微微皱眉,也思索了起来。
若实行一州变法,朝廷不可能一直监管着,故而知州的作用非常大。
而大周的知州全是士大夫阶层,让他们通过变法革新来毁掉自己的利益,更是难上加难。
“知州选谁呢?三位心中可有人选?”赵岩问道。
萧敬业在脑海里迅速过着他认为比较有能力的官员,但始终觉得这些人都不合适。
而就在这时,刘朝同和潘文岳突然朝前走了一步。
赵岩不由得大喜,问道:“两位爱卿可是有好的人选推荐?”
二人朝着赵岩一拱手,说道:“臣自荐!”
啊?
赵岩和萧敬业都惊讶地张大着嘴巴,有些哭笑不得。
两个副相竟然主动申请去做三品的知州,这可是个新鲜事儿。
更何况,这二人还是大周的文坛领袖。
让他们去做知州,等同于降职贬谪。
不过,赵岩转念一想,大周能撑得住场面,可胜任知州,并且能够将新政改革彻底执行的,也只有面前这三位了。
萧敬业肯定不行,他若去当知州,那整个中书省都要乱套了。
赵岩的工作量定然成倍增长。而潘文岳和刘朝同却可以试一试。
潘文岳说道:“此事关乎我大周国运,若能成功,臣定当青史留名,若做不成,臣可能会晚节不保,但臣相信陛下,故而请求一试。”
一旁的刘朝同也开口道:“臣亦然。”
望着二人恳切的表情,赵岩又纠结了。
两位副相只能去一个,他应该挑选哪一个才好呢!
这时,萧敬业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觉得潘馆长更适合此职,因为明年便是三年科考之期,集贤院任务较重,李院长还不能离开皇城。”
刘朝同长叹一口气,说道:“唉,臣倒是将此事忘了,若去蜀州,至少也要一年,臣确实不能胜任。”
而此刻,潘文岳的嘴角已经露出了一抹笑意,他作为昭文馆和史馆馆长,工作都是日常性的,两馆可是闲置了大量的士子,离了他,依然可以正常运营。
赵岩点了点头,道:“那好,朕便钦定潘爱卿为蜀州知州。不过,蜀州情况复杂,朕还需为爱卿找几个得力干将。”
“臣举荐吏部员外郎邱彤,此人做事细腻,颇受好评,并且与大多数士大夫官员的做事风格完全不同,可堪大任。”萧敬业率先举荐道。
赵岩点了点头,道:“朕也刚想到此人,邱彤可作为通判,辅助潘爱卿。”
gu903();“还有吗?”赵岩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