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将这件事情套在南宋朝廷得人心身上,那就是纯粹的胡扯了。
忽必烈想起过去,多少也有点尴尬,道:
“其实屠城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你看历史书上好像记载了很多城池在面临屠城时拼死反抗的故事,但其实大部分城池知道不投降会屠城后,他们立马就投降了。”
铁穆耳若有所思地点头,表示理解。
史书能记载的,那肯定都是非常难得、少见的故事。
如果大元所到之处,每一座城池都拼死抵抗,那史官们压根就没必要去记载了。
正因为有骨气,敢于抵抗到底的城池是少数,所以才值得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进行弘扬和表彰。
如果仅仅看到史书上都是拼命抵抗的,就以为历史上所有城池都在拼命抵抗,就是一叶障目了。
任何时代,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都是能苟活就行。
只有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才愿意为了文明、家国、种族的存续而奋战到底,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
所以这些人才能被称之为英雄。
英雄永远都是稀少的、孤独的。
忽必烈想到这里,忍不住感慨道:
“这也是朕愿意主动将大蒙古族融入华夏的原因。”
历史告诉忽必烈,草原上的种族永远都在走马灯一样更换。
匈奴之前有东胡,匈奴之后是鲜卑,鲜卑之后是柔然,柔然之后是突厥,突厥之后是回纥……一直到蒙古。
这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