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4)(1 / 1)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793 字 2个月前

在风云变幻的明朝初年,历史的巨轮缓缓驶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农民,终于在元朝的残余势力和动荡不安的江湖之间,勇敢地举起了权杖,掌控了这个辽阔的国度。可是,刚刚登基,其朝堂之中便暗流涌动,一桩惊天大案悄然展开,震撼了整个大明王朝。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次偶然的对话。朱元璋在即位后的某个夜晚,召集了几位年长的谋士和忠臣,商讨国家大计。刚刚战胜元军,他内心仍旧忐忑,想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声威。他环视四周,眼神在每位臣子的脸上扫过,犹如一位审视战场的将军,生怕有一丝的懈怠。

当夜,宫室灯火通明,微弱的烛光投射出一片明亮的光影,映出每个人脸上的忧虑与期待。朱元璋看向身旁的吕震,开口道:“吕爱卿,今朝既已登基,朕想听听你对未来的规划。”

吕震,年约五旬,神态端庄,额头上密密麻麻的皱纹深刻着岁月的痕迹。他抬头,目光如炬,略一思索,便缓缓说道:“陛下,今朝需要安民心,理政务。贼寇虽已驱逐,但余孽犹存。朴素治国,才能立稳江山。”

朱元璋点头,心中暗自欣慰,正要继续询问,忽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侍卫闯了进来,满脸风尘仆仆:“报告陛下,有一人自称是来自南京的捕快,诉说了一桩匪夷所思之事!”

朱元璋眉头一皱,心中隐隐感到事情不妙。那捕快由侍卫带入,面色苍白,神情慌乱,似乎还带着几分未解的恐惧。他跪倒在地,颤声道:“陛下,属下在南京查获了一起大案,牵扯到了御前侍卫!”

“御前侍卫?”朱元璋陡然坐直了身体,内心的警觉立刻高涨。这个关头,朝堂之上若是出现异动,将给大明朝造成致命打击。他的心中暗想:莫非是有人不满我的新政?

捕快继续道:“属下在抓捕逃犯时,发现了一个秘密的集市,那些人暗中进行贩卖毒药、杀人越货,更有甚者,企图谋害多位权臣,图谋不轨。经过审问,得知其背后有一位权臣在暗中支持。”

众人愕然,吕震立即站起,皱眉道:“此事可得查个水落石出,牵扯上权臣,必是大事,陛下需谨慎行事!”

朱元璋心中不禁打了个寒颤,不由想起几位心怀异志的朝臣。他定下心神,冷静地询问:“那捕快,你所言之权臣为何人?”

捕快颤声道:“属下在潜入调查时,听到有二位御前侍卫与曹国公私通,言谈之间提及,似乎与当今的大政有关系。”

曹国公乃朱元璋亲赠的官职,权力颇重,不可不查。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心思缜密,决定立刻组织调查。他环顾四周,目光如炬,轻声说道:“立即奏报朝廷,调动所有捕快前往南京,务必将案情查明。”

接下来的几天,一场暗流汹涌的调查悄然展开。朱元璋派出自己的亲信,秘密搜查与调查,试图还原事情的真相。那些平时风光赫赫的御前侍卫,如今在朱元璋眼中犹如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脱离控制。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许多隐秘的交易浮出了水面。捕快们找到了一处隐蔽的藏身之所,那里不仅藏有数不清的毒药,还有一些典籍和图纸,暗示着阴谋的深邃。

在一个深夜,朱元璋独自坐在书房,烛光摇曳,深陷沉思。他怀念起昔日的艰苦岁月,从那时的莲花池畔到今日的龙椅之上,风光背后暗藏着多少艰辛与险恶。他眉头微蹙,想着那些与他密切关系的权臣,心中难免生出几分警惕。

不久后,调查的结果逐渐逼近。朱元璋召集了自己最信任的几位谋士,准备公开查办那些内奸。他的声音坚定而低沉:“似这种背叛朝廷、危害国安的行径,如何容忍?我绝不姑息!”他手掌紧握,感受着心中燃起的斗志。

在调查中,终于锁定了一个主要嫌疑人,一名名叫李瑾的御前侍卫。李瑾过往与权臣关系密切,有证据显示他与曹国公的交易往来频繁,甚至有图谋灭君的迹象。此时,朱元璋的决心愈发坚定,决定在朝堂之上当众揭发,这一决断让不少谋士肃然起敬。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四周皆是如墨的朝臣,阶下的李瑾浑身颤抖,杯弓蛇影之下,他紧握着拳头,心中万般忐忑。朱元璋一挥手,隆重宣布:“近日,朕得知有人与贼寇勾结,图谋不轨,特此召你李瑾上前,为朕肃清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