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14)(1 / 1)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709 字 2个月前

朱元璋自明朝建立以来,迅速崛起,成为了那时人们心中的大明天子。然而,登基之后不久,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迅速展开,这一切都在他意料之外,甚至具体到一桩触动他心底最深处的悬案。

大明的春天,阳光洒在京城的朱雀桥上,桥下的河水泛起阵阵涟漪,桃树相互依偎,娇嫩的花瓣随风飘落。新任皇帝朱元璋坐在宫廷书房中,手中翻阅着一份新近上奏的奏折,黑白分明的字迹在他的心神间游走。自从他称帝以来,国中事务繁忙,往日那些简单的农民生活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奏折边缘敲击,似乎心中惦念着某件未解的心事。

在这一片宁静中,一名年轻的侍卫急匆匆地走入书房,神情紧张。朱元璋抬头,眸中闪过一丝不悦:这小子何以如此失礼,扰了朕的清净。但话到嘴边,见他满脸焦急,终于还是忍住了,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皇上!大事不好!宰相李景隆之子李宗道被发现在御花园中死去,疑似他杀!”侍卫结结巴巴,语气中带着惶恐。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一阵不安。李景隆身为宰相,朝中权势滔天,而李宗道更是大明朝中的翘楚之辈,今日突然遇害,必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沉思片刻,心中暗想,难道自古权臣的孩子都如尹王之子,依附于权势,最终却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不待他多想,便道:“传召李景隆入宫!”

不久后,李景隆被传至宫门,他的容色苍白,双目紧盯着地面,似乎在努力掩饰心中的恐惧。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威严地看着他,心中怒火升腾:“李景隆,尔子李宗道为何被杀?你可有清白?”

李景隆自知如今身处困境,军权与文权在他手中都进退失据,强忍着内心的苦楚,跪倒在地,声泪俱下:“皇上!臣冤屈啊!我儿正在参与迎接新的贵族礼仪,却突然被人暗算,臣无能为力,只能呼天喊地!”

朱元璋的嘴角抿着,脑海中回想着李宗道的影像:他虽年少,但早已在朝中显露头角,极具才华,也被许多官员所看好。如此突然离世,必将煽动朝中各派的情绪。

“李景隆,”朱元璋声音略缓,似有意让他放松,但又带着几分威严,“你可知,朝堂之上人心骤变,若无证据,便会引起大乱。你需竭尽所能,寻得真相,捉拿凶手。”

李景隆点头如捣蒜,心中暗想自己必须设法安抚朱元璋的怒火。自古权力场如虎狼,唯有利益才能驱动人心,况且李宗道与朝中许多人都有牵连。思及此,他决意召集亲信,一同查找真相。

从朱元璋的书房出来后,李景隆立刻着手安排,调动手下手刹查访,不到片刻,京城中如同腥风血雨般,一时间传来关于李宗道身死的消息,整个大明城内惶惶不可终日。

李景隆招来几个与李宗道关系较近的官员,昨日的欢宴顿时转变为如今的惊惧,众人面面相觑,神情惶恐不安。

正此时,一名身穿青色官服的年轻官员站出,锋利的眼神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刃:“李景隆,若你真心为儿子报仇,丈人往日的恩情也不能被尔等抛弃。”

原来这位年轻官员名叫丁德曜,乃是李宗道的好友,二人有着不一般的交情。听他言语,李景隆心中暗喜,待要询问,丁德曜却道:“我有一条线索,听说他在临死前提到过‘白衣人’,你可知是何人?”

李景隆心念急转,白衣人?莫非与朝中某个权贵有关?可当下并不敢妄下结论,便将事情暂且压下,嘱咐丁德曜:“你何必只以猜测而论?务必查明此事,若是有人冤屈定当替你与宗道平反!”

于是,几人暗地里开始四处打探‘白衣人’的消息,而另一边,朱元璋审事,时刻关注着此事的进展。

几日后,手下传来消息:有人在京城酒楼内曾见李宗道与一位身着白衣的年轻人有过密会。李景隆决定前去酒楼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