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敏想不出来事,便唤了荔枝去陪嫁的箱子里面取本游记出来读。荔枝天生有把好嗓子,家生子,父母是庄子上的管事,被挑中送到宝敏身边时还不到七岁。
宝敏读书认字从来不避着人,也不太在乎古代所谓的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最后这片大地都将是赤旗的天下,不过是认识几个字,怎么就成阶级的象征了?
宝敏有意培养身边的四位婢女,家里人也不跟她掰扯什么。
比起诱着主子犯错,走上歧路的下人,不过是读几本书,认识些字,还能翻天不成?
宝敏兴致缺缺地听着,视线不知落到院子里的哪片从树枝上落下的叶子,一直待它落地归根,才再不大的地盘里找另外的乐子。
“明朝时,乡村多设社学以教化百姓。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农忙耕种之时,少闲人,地存但空无一人。待夏冬之际,炎热或寒冬,百姓则三五成群,受师之教诲……其归根是为了固化明朝统治……”
哪怕宝敏没有兴趣,荔枝也勤勤恳恳捧着游记在念书。正巧这本书的作者是前朝游子,怕是科举多次不中,便寄情于山水,久居于乡间,酷爱描写山水景色和乡间人文,提供了很详尽的明朝画像。
宝敏虽没认真听,但回忆知识的连续性就是一只蝴蝶闯入亚马逊扇动翅膀,而后一连串的风暴让宝敏想通了如何将简单的教育推广下去。
明朝时,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乡村设立了大量的社学,社学不教很深奥的东西,只教道德伦理、君权神圣和简单的识字算术。开放时期更是为了配合农民,大多都是农闲时才三两聚集在一块开课。
而沿着中国教育改革的线路往后看,工作后学习的也不在少数,宝敏又不需要自己的下人去考科举,只需要简单识字和识数便好。
宝敏忙扭头看向荔枝,询问道:“如今在这院子里伺候的人是如何轮换的?”
荔枝:“回福晋,奴婢与杨梅因着贴身伺候,平日里都是伺候到亥时三刻四刻便休息,一直待寅时五刻才起身伺候。若是夜里要守夜,则戌时就告知石榴葡萄顶替,洗漱更衣后再来福晋身边伺候。”
“轮夜值守也是奴婢与杨梅一日,第二日便是石榴葡萄在夜间伺候。要是事急,那就得提前说,免得主子身边无人伺候。”
宝敏问:“那除了你们这些近身伺候的,平时里那些外面干活的又是怎么轮换?”
“那些奴才因着福晋心善,无事便卯时起,戌时就不在一旁伺候着,回下房去休息。”
宝敏换算了时间,那差不多就是那些远着不伺候自己的人,每天都是早上五点起,晚上七点便没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