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举棋不定(1 / 1)

笙书传 山里听雨 795 字 1个月前

夜色朦胧,景德帝正慢悠悠地在宫中踱步,两个小黄门高举灯笼,走在前头,景德帝身边两个小黄门则是提溜着灯笼,陪着他亦步亦趋。身后不远处,则是郭涛然和十余个宫人抬着的龙辇。

现在正是是二月时节,玄城晚间还是颇为寒冷,景德帝用过晚膳之后,郭涛然本来要劝主子在大殿内漫步,可景德帝却执意不肯,他一定要到室外走走,通过漫步来消消食,让肚腹感觉轻松一些,这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的功课,景德帝贵为天子,也不例外。

这几天景德帝多次召集朝廷重臣讨论西北的用兵之策,由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种条陈建议倒是比较客观。景德帝几番思虑,觉得虽然首战西北告败,但从大梁国与柔然国的实力来看,柔然国远远不及,只要大梁国上下同欲,稳扎稳打,必定可以挫败柔然国。

经过争论,景德帝已从西北战事首战惨败的阴霾中走出来,他开始又对西北战事树立了信心。更让人高兴的是,澄如和澄阳两个儿子,还有丹宇都主动请缨,要求挂帅西北。特别是澄如,还特地让他母亲珍贵妃出面,劝说景德帝让他挂帅。

自从上次在宫中狠狠责打了澄如之后,景德帝以为他会记恨在心,可是澄如却一如既往,每天照例给景德帝请安,然后还言辞恳切地自责一番,偶然说到激动之处还会涕泪俱下。

景德帝虽然不动声色,但内心也在揣摩自己那天责打澄如是否冤屈了他。另外,景德帝也听韩孝乎说澄如最近收敛了许多,再也不同朝臣来往,这更让景德帝欣慰,觉得这个儿子经过他的一番管教,总算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这次皇子和皇孙的主动请缨,让景德帝龙颜大悦,这是一种姿态,体现了高家皇族勇武好战的传统,这种姿态,可以凝聚百姓子民的信心,让他这个最高统治者能够更好的驾驭天下。

尽管现在仍然是澄欢带着兵部尚书赵友林在定州挂帅,但景德帝与朝中重臣都心知肚明,这个只能纸上谈兵的澄欢必须马上换下来,否则,西北战事很难取得进展。

关于下部挂帅西北的人选,景德帝一直在心中掂量,他首先否决了澄阳。他清楚这个最小的儿子自幼在茹妃的宠爱之下,皇子最基本的弓马骑射,他也不怎么擅长,况且,他自幼长在深宫,根本不知民间疾苦,如果让他挂帅,那结局可能比诚欢更差。

而澄如,年岁稍长,正值壮年,性格历来沉稳干练,平常不露锋芒,对朝廷众臣都是客客气气去,甚至能做到不耻下问,虽然兵法非他所长,但如果让他挂帅,肯定会受到各方拥戴,如果辅以久经战阵的将佐,纵然不能大破柔然,但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丹宇,虽然年岁较轻,但少年老成,处事公允,并且颇有计谋,特别是上回的削藩,兵不血刃地化解了这个一直萦绕在景德帝心头地难题,更让景德帝刮目相看。还有是他身边的魏笙书,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也很有谋略,上回在朝堂之上的操弄,不但让柔然国师的奸计未能得逞,并且铩羽而归,大大长了大梁国的国威,这样的胆识非常人所能具备。

另外,上次他就仅仅画了一个图案,让兵部军械局依葫芦画瓢,打造了一批三角铁运往前线,竟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大大迟滞了柔然骑兵骑行速度,更让柔然国的战马受到损耗,一时不敢越过定州侵袭大梁国的后方。

景德帝心里隐隐感到丹宇有了魏笙书的辅佐,可能会奇计百出,一举奠定胜局。但是,景德帝内心担忧丹宇年岁尚轻,魏笙书也是年方弱冠,而边关诸将却是久经沙场,万一这些兵油子对他们不服,再临阵换将就会犯了大忌。所以,这些日子,关于挂帅西北的人选,景德帝一直举棋不定,但是,他也明白,已经不能拖了,如果再拖,万一澄欢再中了柔然国的诡计,那损失真的无法弥补了。

景德帝若有所思地慢慢走着,忽然一个趔趄,旁边两个小黄门赶紧扔了灯笼,扶住了他。郭涛然赶上前斥骂两个小黄门:

“混账东西,怎么这么不长眼,让陛下受了惊吓?幸亏陛下机敏,否则,陛下的万金之体有恙,你们活得过今晚吗……”

两个小黄门战战兢兢地低头不敢言语,景德帝却摆摆手,说:

“涛然,你不要太过严苛,这不关他们的事,是朕心中有事,才不小心的。”

郭涛然立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