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胖记者愣了下,迟疑说:“至少是懂音乐的人吧?”
“那什么叫懂音乐呢?”
张嵘继续反问。
胖记者挠了挠脑袋,嘟囔说:“就是懂专业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啊?”
“呵呵!”
张嵘笑着摇了摇头说:“如果说越懂乐理的人就越会写歌,那么最会写歌的应该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才对,不是么?可现实中呢?
林天王在入行前是接线员,潘天后在入行前当过纺织女工,还有很多天王天后级的歌手,都是跨界当的歌手,很多创作人也都是从教师、编辑、文员的岗位转过来的。
他们并没有受过很专业的训练,但他们就是能唱出好听的歌,写出优秀的作品,这你又怎么解释呢?”
胖记者有些不服气的问:“所以,你是想把原因归功于天赋咯?”
“不是我想把原因归功于天赋,而是因为这是事实。”
张嵘笑着说:“很抱歉你无法理解这里面的关键,因为你不懂音乐,但我可以用你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给你听。首先,我想问你,你听过我所有的歌吗?”
“我听过。”
胖记者不假思索的点头:“我是你作品的忠实粉丝,而且我也懂一点音乐。”
“那就更好了。”
张嵘打了个响指,笑问:“那你回忆一下,我一开始写的几首歌,比如《像我这样的人》,《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南方姑娘》等等,包括我写给齐玉珍的《父亲写的散文诗》,编曲是不是都是很简单,基本上一把吉他就搞定了,多半是靠歌词吸引人?”
胖记者迟疑着回忆了下,随即有些愕然,他发现的确如此。
“创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都没办法一上来就写出《青花瓷》这样开创风格的作品,都需要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我一开始的创作也没有那么牛,我还写过《男人歌》那样江湖气浓厚的歌,但这并不妨碍我向更高的水准探索,厚积才能薄发,你说对吗?”
他笑眯眯的看着胖记者,后者沉思半晌,点头说:“好吧!我被你说服了。”
“好的,谢谢你。”
张嵘看向其他记者:“下一位吧!”
他挑选着后续的提问者,并且给予回答。
不管是像圆脸女孩那样温和的提问,还是像胖记者这样不怀好意的提问,他都应付得滴水不漏。
这种不急不躁,温文尔雅的态度,让现场记者们暗中赞叹不已。
只有天皇巨星才能有这样强大的气场,而张嵘显然已经初具雏形了。
很快,十个问题回答完了,张嵘也到了该出发的时间。
李诚已经把行李都搬上了车,将车子开到了停车场门口,来接张嵘上车。
虽然还有很多想问的问题没问,但已经提前说好了,记者们也只得放张嵘离开。
好在张嵘还是回答了十个问题,起码回去弄一篇稿子还是够了的。
“多谢各位大老远的跑一趟,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后天咱们记者招待会上再聊,回见!”
和记者们告别,张嵘便上了车,直奔机场而去。
记者们也各自打道回府,找地方写稿子去了。
新闻就是时效性,先发稿子的就是比后发的有阅读量,所以记者们打的就是时间仗。
上了车,张嵘喝了口水,冲李诚问:“红包都给了么?”
gu903();李诚点头回应:“都给了,一人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