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 / 2)

冯妙终于安心地坐进了大学课堂。

她十分喜欢师大的环境氛围,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朋友,而她的同学年龄差距比较大,从十七八岁,到三十岁,二十五岁的冯妙长得又好,穿衣打扮再仔细些,抱个书本走在校园里心态都更青春了,觉得自己明明十八岁。

所以她第一次跟同学说她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对方惊讶的简直不敢相信。

“真的假的啊?”

“真的啊,这还能有假,我两个儿子都上幼儿园了。”

“可真不像。就你这样,你出去说两个孩子了谁信呀。”对方嘀咕了一句,捂嘴凑过来笑道,“你可不知道,可有不少男生关注你呢,上次在食堂,还有一个别班的跑来打听你叫什么。”

“别了吧,我孩子爸是个醋精。”冯妙笑。

那个同学咕咕笑了半天,追着问她:“那你孩子爸是干什么的呀?”

冯妙说也在读大学,同学又仔细问了是在帝大,才满足了好奇心。

然而开学没有多久,班里就有人悄悄地传,说冯妙是沈老的儿媳妇。

这下周围同学看冯妙的眼神开始不一样了,沈老的儿媳妇啊,还有人说,怪不得她都不住校呢,经常都看不到人,也就有时候在学校食堂吃个午饭。

冯妙为这个事有点懊恼,心里则纳闷谁传出去的,她在这个学校里应该也没有以前的熟人,她又不好出面承认或者否认,干脆就装聋作哑。可是装聋作哑也不行,很快就有相熟的同学跑来问她。

“我孩子爸就是个普通的知青,现在还在读大学呢,而且他姓方。”

冯妙道,然后问,“你们这都听谁说的呀,我在这个学校里就没有以前的熟人,他们肯定搞错了。”

对方也说不清哪儿听来的。冯妙回去跟方冀南说了,方冀南倒是挺乐呵。

“其实也没啥不好啊,让他们知道知道我媳妇是有主的人。”

冯妙送了他一个优雅的大白眼。

方冀南笑:“反正你自己又没往外说,你又不是那种高调招风的人,随他们说去,帝京说大不大,难免碰到认识你的,你不理会他们,他们自己说说也就没意思了。”

“可是烦人。”冯妙没好气地说道,“我没课的时候就不去了,就去双面绣小组那边工作,明明我自己还辛苦的要命,可到了有些人嘴里,就成了我仗着是你们家儿媳妇目中无人,搞特权,不尊重学校、不好好学习,再传下去,指不定我这个大学都是特权来的!”

“再说了,周围有个人认识我,知道我底细,我却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总归让人心里不踏实吧?就像你说的,你之前追查你哥的事也不是没有树敌,万一再是别有用心的人呢?”

冯妙说着,扁着嘴瞪方冀南。

方冀南干脆就去查了一下,其实查起来也简单,冯妙和方冀南住在这边,平常各自忙,也不在沈家住,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沈家的儿媳妇,修复组那边虽然知道她以前管张希运叫大姐夫,可也没人知道张希运岳父是谁,更何况现在已经是前岳父了。

所以能知道、并且能认识她的,不用猜,应该就是大院里的。

方冀南顺着这个思路回去一问,很快就清楚了,整个大院就没有别的人在师大读书了,只除了前边何家儿媳妇的妹妹常来走动,她也是师大的学生,生物系,大三的。

冯妙哪认识这谁呀,别说人家儿媳妇的妹妹,就是何家儿媳妇她都不认识。她也就是有时候回沈家一趟,跟大院里的人也不太接触,平常又忙,吃顿饭就回来了。

那姑娘大概也就是嘴碎,显摆自己有厉害亲戚、知道的多,比别人能耐似的,随口就跟别人说,沈老的儿媳妇今年也考到师大来了,叫冯妙,中文系的。

人生哪里没漏洞。

第60章炫技的副作用

“漏洞事件”让沈父懊恼了一下。儿媳妇考上大学了他高兴,乐呵呵出去跟人说,这又不是什么要瞒着的事情,大院里很多人当然也会知道,可没想到会给冯妙造成这个困扰。

你说儿媳妇毕竟是儿媳妇,家里又没有婆婆,加上之前的事情,儿媳妇本来就跟他有点生分,见了他总是尊敬有加、客客气气的,万一再因为这事埋怨他。

可怎么说呢,这本来就是个小事儿,也不好怎么郑重其事地去处理,越郑重其事可能越产生影响。

沈父就打发保姆去大院里偶遇何夫人,闲聊打招呼的时候就跟何夫人提了一句,说你们家孙子的小姨也在师大呀,她还认识沈老的儿媳妇,还在学校里跟人介绍呢。何夫人一点就透的人,回去就告诫自家儿媳妇,你赶紧管管你妹妹吧,连沈老都惊动了,你看咱们大院里,谁整天嘴碎把咱院儿里的事情往外宣传的。

那姑娘被训了一顿之后是不敢说了,还跟别人说她可能搞错了,可能不是这个人。然而“小道消息”这东西只要放出去,就不可能完整收回来,所以冯妙的大学生活就多了几分评估和打量。

冯妙抱怨一次之后也就全当没这件事,毕竟打败小道消息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它慢慢沉寂,反正校园总是不缺新的热点。

然后冯妙就发现,她读汉语言系居然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别人都说不好学的一门课,古汉语,对她全然无压力。

说古汉语难,古汉语整本教材都是繁体字版的,砖头那么厚。1955年国家推广简化字之后,像他们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基本就没有再学习接触过繁体字,尤其经过一波波运动,连繁体字的书都没剩下几本了,现在忽然抱着厚厚一大本繁体字的《古代汉语》教材,看着都眼晕。

所以古汉语这门课的难度首先就在于,不是你能不能把古代汉语知识点搞懂吃透的问题,首先你得能认识上面的字儿,老师又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给你讲,甚至他们教这门课的老教授,上课板书都用的繁体字。

所以那段时间,很多同学就是抱着一本大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像小学生学拼音那样,一个一个开始认字。至少得下那么一两个月工夫,你才能勉强“看懂”教材,字面上的看懂。

冯妙:……我都没发现我还有这个金手指。

所以她拿到教材翻了翻,心说这门课她可以不用管了吧。当然,有些系统的语法知识还是要看一下的。

之后她遇上特别忙,遇上这门课就干脆请假,请了两次假,教授批了,第三次双面绣小组那边出了点状况,再去请假,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严肃脸道:“冯妙同学,你这个课得好好上,考试过不了我是绝对不会通融的,不及格了不要来跟我哭鼻子,考上大学也得努力用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冯妙赶紧跟老教授保证:一定好好学习,保证考试不挂红灯。

老教授:“你口号喊得响亮。”随手丢过来一本线装书,指了指,“随便给我读一段。”

冯妙翻开那本书,不是古籍,也不是什么著作,她翻了翻,应该是老先生自己手写的一些诗词、随笔,但是老先生这个年纪,他用的都是繁体字,一手字写得苍劲雄浑,十分有力。并且看得出老先生还是个书法迷,自己还变换不同字体,比如正文用行书,题跋用汉隶,落款再整个草楷,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异体字。

老师检查功课呀。

考她什么呢,说白了,这段时间你没认真啃书本,你就连字都不认识。于是冯妙随手翻到一首小令,清清朗朗地读了出来。

“看书了?”

“看书了。”冯妙点头,顺带故作不知地拍马屁,“教授,这谁写的呀,哪位书法家的手迹,字可真漂亮,比书店卖的字帖还漂亮。”

“我写的,拍马屁也没用。”老教授瞥了她一眼,问道,“你会写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