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奕自从上朝以来,第一次主动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且脸色异常难看。
“噗”
肃王虎目圆瞪,气势汹汹的环视四周,“都看本王做什么?还不快点将两位老大人扶起来?”
百官敢怒不敢言,也不能和肃王一样,笑了还不承认,只能死死的憋着,个个脸色通红。
孟公公从后殿回来,对朝堂下的混乱不闻不问,径直将手上的一沓折子放到永和帝的御案上,得到永和帝的示意后,高声道,“奴从近三日的奏折中,找到了署名是几位大人的折子。”
永和帝伸手在折子上点了下,高声道,“哪个年轻,精神气足。来将折子念出来给诸位都听听,看看他们是否在上折子前互通有无。”
触碰到永和帝目光的人纷纷低下头,谁都不愿意趟这摊浑水。
永和帝冷哼一声,语气不耐,“那就谁上的折子谁读,从最上面这本开始。”永和帝翻开折子看了眼,直接将折子从上面扔了下来,“御史台左中丞,来,给朕大声的念出来!”
从云御史站出来,脸色就没好看过的御史台左中丞闻言,脸色更加难看,却不敢不听永和帝的命令。
他第一个念自己的折子,还能心存侥幸,期盼剩下几个人上折子的时候能动动脑子,因此虽然难免气虚,声音也不够洪亮,却起码能全须全尾的将折子念完。
第二本从御案上扔下来的折子,来自一名格外年轻的御史。
他就没有左中丞的好定力了。
从左中丞开始念折子,他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水就没消失过,听见永和帝唤他的名字后,年轻的御史茫然的环顾四周,迈腿的时候直接脚步瘫软,倒在了地上。
年轻御史直接吓哭了,四肢并用的跪在地上,疯狂求饶,“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永和帝被这等蠢货气得脑壳疼,沉声道,“你何罪之有?”
年轻的御史愣住,下意识的去看穆御史和左中丞。
宋佩瑜往前一步,正好挡住了年轻御史的目光,和善的笑了笑,“替你将折子拿过来?”
说罢,宋佩瑜不等年轻御史的反应,弯腰将散在地上的折子拿在手中。
面对缓步靠近的宋佩瑜,年轻御史如同看到了洪水猛兽般,昂着头手脚并用的往后爬,口不择言道,“臣认罪!这份折子的内容和左中丞大人的那份一模一样,是穆御史交代这么做的!”
“你也污蔑!”穆御史刚才砸到了脑袋,这会才缓过来。就听见年轻御史的话,撩起袖子就要往年轻御史身上扑。
宋佩瑜被吓了一跳,连连后退免得被误伤,却突然感觉到腰间一股大力袭来,整个人不受控制的朝前扑去。
穆御史和宋佩瑜同时倒在地上,却没倒在一起。
穆御史还没到宋佩瑜面前,就自己倒下了,正趴在地上直翻白眼,右手臂也弯折成了扭曲的模样。
相比之下,宋佩瑜摔得轻多了,慕容靖及时伸手拽了宋佩瑜一把。虽然因为离得太远不好用力,只扯下了宋佩瑜小半个袖子,却缓和了宋佩瑜倒向地面的冲劲,除了骨架子摔得酸痛,没有大碍。
宋佩瑜望向他之前躲避的方向,发现都是些没什么印象的人,只能暂时忍下这股气,对永和帝请罪,“臣失仪,请陛下恕罪。”
御史台左中丞率先发难,质问宋佩瑜,“宋少尹刚才是想做什么?穆御史就算弹劾你也只是完成分内之事,你竟然要恼羞成怒,当场灭口不成?”
人群中传来嗤笑,云沉指着御史台左中丞,脸上满是讥笑,“你那对招子既然无用,不要也罢。穆御史摔倒的地方离宋少尹如此远,也能赖到宋少尹身上?”
御史台左中丞见到云沉这张和云御史格外相似的脸,才想起来这一切乱象的源头来自于哪,顿时怒从心生,连带着从年轻御史口不择言起心中就升起的惧怕,瞬间失去了理智,猩红着眼睛道,“云氏老狗,你这般吃里扒外,定不会有好下场,穆公……”
穆侍中突然踹翻面前的桌子,及时打断了御史台左中丞的话,脸色铁青的立在原地,“你们将朝堂当成了什么地方,竟如同内宅妇人似的撒泼?”
宋瑾瑜轻咳一声,缓声道,“穆侍中何必如此震怒,陛下都还没说什么。想来陛下还从未见过臣子们这等脸面,正觉得好奇,还想多看看,却被你扰了兴致。”
“此等无礼无仪之态,不看也罢。”穆侍中冷声道。
宋瑾瑜摇了摇头,不再与穆侍中争辩。
前有年轻御史不打自招,后面还有好几分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折子铁证如山。
结党营私的罪名算是死死的扣在了御史台上,大半个御史台都难辞其咎。反倒是原本应该在今天成为靶子的宋佩瑜无人关心,穿着大半件朝服跪在地上陷入自闭。
好在宋佩瑜在宫中人缘不错,看到他朝服破损后,就有小太监去取了披风来,却因为朝堂氛围凝重不敢轻易过来,只能在门口垂头等着。
重奕也看到了拿着衣服的小太监,朝着对方招手。
小太监这才敢过来,将披风披在宋佩瑜身上,挡住他被拽掉的袖子。
宋佩瑜低声道谢,见永和帝和前方的大佬们都没注意到他,起身将披风裹好,然后发现……又拖地了,不是他的披风。
宋佩瑜目光下意识的去看披风的主人,却发现重奕绣着龙纹的靴面竟然不知道在什么刮丝了,整个龙尾巴乱成一团还夹杂着尘土,与重奕格格不入。
最后御史台左中丞,连带着上相同折子的所有御史都被一撸到底。
云御史虽然检举有功,但原本也在结党营私的小团体中。
念在云御史及时回头,没给他和其他人相同的处罚,算是他功过相抵。
宋佩瑜也被口头警告,罚了半年俸禄。
只是宋佩瑜上午刚被罚了俸禄,还没出宫,就得了勤政殿的恩旨,由从三品的资治少尹升为正三品的太子宾客。
虽然还是虚衔,却变成了正儿八经的东宫大臣。
永和帝的圣心如何,可谓显而易见。
云氏不声不响的干了大事,却没急着朝东宫邀功,也没催促南临铁矿的事,反而就此沉寂了下去。
他们不想沉寂也不成,穆氏第一个就不答应。
短短时间内,云氏在朝堂任命低品级官员的族人屡遭上峰训斥,同僚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