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现实】(1 / 2)

在秘书将重新拟定的合同拿过来之后,张建军又看了一遍,觉得这下没什么问题,接下来只要羊绒检测结果出来了,就可以正式签定合同。

但是羊绒品质检测结果出来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他和朱启明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愣是没有等到。

“建军,可能技术部门那边上午太忙了,要不,咱们先去吃饭,我估计下午一上班就差不多了”

朱启明走过来递给张建军一根烟,示意张建军先跟他去吃饭。

“建军,你看咱们是出去吃还是就到厂子里的食堂去吃?不要客气,你是客人,你来定”朱启明拍了拍张建军的肩膀,笑着说道。

“就到厂子里的食堂吃吧,正好我也可以体验一下咱们金丝纺织厂的伙食”张建军倒也是很干脆、不推辞,直接决定去工厂食堂吃。

金丝纺织厂不愧是现阶段明东市规模最大的纺织厂之一,在这个厂子里面上班的人是真的多。

现在正值午饭时间,当他和朱启明一起到达工厂食堂的时候,诺大的一个食堂,大部分桌子上面已经坐满了正在抱着碗吃饭的工人,而食堂门口,还正在不断涌入工人。

张建军四周看了看,工人男男女女都有,有年轻的,也有年龄大一点的。

“哎,建军,不瞒你说,这些人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其中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是老员工,在厂子转型之前就在这个厂子上了很长时间的班,他们现在还能有一碗吃属实不容易,比很多人强多了”

朱启明发现张建军在四顾打量着那些吃饭的工人时,也是张口说道。

张建军知道朱启明想说什么,因为前世的时候,他曾听别人说过,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企业那些普通职工在失业后的“悲惨人生”。

脚踏车、搬运工、修自行车、修鞋,这是大部分男性职工在失业之后的“新工作”。

至于女性职工,年轻一点的,食堂端盘子、商场打扫卫生、回家待业拉扯娃娃;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比如四十岁左右的,什么也不会的她们,最终只能走上一条不归路。

总而言之,当初在国营企业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的背后,伴随着的是无数普通职工的牺牲和无奈。

就像朱启明此时此刻说的那样,金丝纺织厂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这个厂子的大部分职工因为金丝纺织厂的成功转型而并没有失业,直到如今依旧能安稳的在厂子里上班挣钱,养家糊口。

当然,这些人一天上班也是非常辛苦的,在车间里,一站就是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大部分的活都需要手工完成。

而且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些普通职工一个月下来挣的钱也并不是很多。

“这一眼看去,几千人每天都要吃饭,所以,金丝纺织厂如今虽然是明东市最大的纺织厂之一,但我们的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我这个采购部稍微还好一点,像那些销售部门,那可真是抓着几千人的命根子呢,建军你要知道,这几千人背后可就是几千个家庭”

朱启明今年52岁,毕竟是经历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峥嵘岁月的,所以,作为金丝纺织厂的高级领导,他在思想层面还是很“为民”的,张建军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厂子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