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1 / 2)

劫道 阿堵 5095 字 2023-08-19

“确实不敢劳烦安兄。”颜幼卿抬头看他一眼,露出为难神色,“乡下地方,荒僻得很。多年没去过,也不知如今状况如何。安兄好意心领了,只是……”

“算了算了,是我多管闲事。”安裕容挥手。心里也觉得自己这几天有点头脑发昏,动不动就言行冲动。

颜幼卿不知怎么解释才好。要去投奔的是嫂嫂娘家,许多年没来往,认门都是个问题,哪里好意思再麻烦他人。可是面对安裕容一腔热忱,拒绝的话说出来,自己先满心愧疚。何况如此推脱,倒显得忘恩负义一般。

遂问道:“不知安兄在海津可有固定居所?待嫂嫂他们安顿好了,我或许也去海津闯闯。安兄若有用得着小弟的地方,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就是要报恩了。

安裕容原本还挺有兴致。不知为何,陡然间没来由灰了心。曾经不得已去国离乡,如今虽然回来了,实际还和海外浪荡时一样,飘泊不定,无所依托。懒懒道:“为了凑齐留洋资费,老宅子都卖了,哪里还有什么居所。我也不知道会在哪儿待着。”

颜幼卿愣住,随即转头去看徐文约。

安裕容笑了:“你别瞅他。我这便宜表兄,是看傅司令一家只留一个,临时起意当场认的。”

颜幼卿有些无措:“那……我该去哪里找你?”

“找什么找。正所谓聚散如萍,有缘再会罢。就借用你那句话,既然力所能及,不过是尽力而已。没有什么,不必放在心上。”

颜幼卿没料到会换来他这么一番话,眼神惴惴,面色茫然。

这时徐文约插嘴道:“我那分社社址虽还没选好,但定在海津无疑。已经找好了保人,是本地大户……”

颜幼卿眼睛一亮:“若寻得这位保人,便能寻得徐先生?”——找到徐先生,自然也就能找到安先生。

安裕容面无表情,看徐文约掏出钢笔,问掌柜要了张草纸,写下个详细地址。颜幼卿将那张纸小心翼翼折起来,贴身藏好。

申津特快列车每三日对开一趟,下一趟经停寿丘须等到后日上午。安裕容与徐文约得多住两天,颜幼卿等人当然不可能在此滞留,吃过早饭便要出发。

安裕容解开自己那个小包袱,包袱里一共只有三样东西:一直随身带着的那件外套,一本洋文书,下山前颜幼卿给的银元。他把外套拿出来,将包袱复又裹上,推到颜幼卿面前:“这件大衫是亡母手制,我得留着。剩下两样你拿走。”不等颜幼卿回答,又道,“那匹马也归你。我与徐兄乘火车回去,这马反正是要留下的。你用也好,卖也好,随意处置。”

见颜幼卿不动,将包裹硬塞到他手上:“我大宗行李当初办了托运,没落到傅司令手里。想必回去就能取出来。再说还有徐兄在这,总比你带着妇孺寄人篱下强。”

徐文约也在旁边帮忙劝说,终于说得颜幼卿红着眼睛收下了所有的东西。

几人在旅馆门前告别。颜幼卿第三次回头的时候,旅馆门口已经一片空旷,再不见身影。

第14章莫欺少年穷

海津。二月初。

数百年前,海津不过是个小小无名渔村。因天子迁都,一跃成为拱卫京师锁钥之地。又因其紧邻内海,是个天然良港,更兼连接南北大运河与京师水道,乃前朝漕盐税银转运之所,故得以飞速发展,成为华夏北方军事重镇,一等一的繁华商埠。数十年前,列强初至,此地名列第一批对外通商口岸,如今已成为华夏最为发达的两座大都市之一,与南方申城并称双璧。

刚过完年,天气依旧冷得很。街边光秃秃的树梢上挂着退了色的鞭炮纸屑。河面尚未完全破冰,沿岸商户也有许多还没开张。因不少商户老板来自外埠,举家回乡过年,这时候多半尚在返津途中。

只不过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生意人更讲究抢占先机。码头上已经停着几排畜力货车,岸边也泊着几艘满载货物的汽轮。等待派活的苦力们扎堆候在空地上,活少人多,正围住管事者吵闹不休,硬是将空旷的码头渲染出一片人声鼎沸。

颜幼卿远远观察了一下情形,便明白僧多粥少之下,定然没有自己这个临时外来者插一脚的机会。寻个偏僻角落坐下,将马儿缰绳牵在手里,心头默默盘算。

他一过正月十五便出了门,钱物都留给嫂嫂,一人一马相伴上路。本打算沿途做做散工挣点盘缠,一路北上海津。却不知出来得早了,年后正是淡季,活儿不好找得很。空有一身本事,奈何过去做的是山匪路霸,于普通生计方面实在生疏。好不容易抵达海津,境况可说十分窘迫。路上倒是有人相中了他的马,欲出钱买下,只是他舍不得。最落魄的时候,自己饿几顿无妨,却不肯饿着了马。万分不得已,也曾趁夜色潜入大户人家的牛马圈,偷出来几捆草料。他自认脱胎换骨,改邪归正,不肯再行偷窃劫掠之事。然而顺手牵羊几捆草料喂马,倒没怎么放在心上。

颜幼卿从怀里掏出个干馍啃两口。有报童在寒风中吆喝着经过:“卖报!卖报!三文钱看本埠奇闻,五文钱看洋人奇事!新春特刊,免费白送!”那报童奔着已开张的铺面而去,直接无视了坐在路边的流浪汉。

颜幼卿把人叫住:“卖报小哥,敢问你卖的是谁家报纸?”

报童打量他一眼,扬起下巴:“甭问我谁家报纸,保管应有尽有。《海津快报》三文钱,看本埠最新要闻;《醒时杂谈》三文钱,看市井奇闻趣事;《东方时务》五文钱,看国内国外大事;洋人的《塞尔特报》,有钱也不能卖给你,洋行里的大人们预订了。还有最新创刊的《时闻尽览》,也是三文钱,不过另有《新春特刊》,免费白送。”

颜幼卿摸摸口袋,虽然不好意思,还是赧颜开口:“劳烦小哥,那免费的《新春特刊》,可否送我一份?”

报童嗤笑一声:“你要买了三文钱的《时闻尽览》,才有免费白送的《新春特刊》。一份报纸,搭一份特刊。我白给了你,下一个买报的客人怎么办?”

颜幼卿就当没听见他的奚落,从口袋里摸出三文钱:“那便来一份《时闻尽览》。”

北方自逊帝退位,祁大统帅还没来得及改换币制,前朝“正兴通宝”通行无阻。颜幼卿口袋里,也只剩了十几个铜板,顶多支撑两天。他本没有读报的习惯,进入海津之后,道听途说,知道如今许多商行工坊都会将招揽人手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广而告之,名曰“广告”。这广告很显然是给识字的人看的。颜幼卿不止一次被以貌取人者嫌弃个头瘦小,以为他干不了力气活,看见报童经过,倒是受了启发:自己能写会算,何不干脆花点工夫,找个需要识文断字的活儿,挣的工钱还能多些。

他手里拿着报纸,径直翻找广告消息。海津是整个北方经济中心,四方辐辏,夷夏荟萃,商业极其发达。《时闻尽览》虽是新近创刊,商务民生领域恰是其所长,此类招聘广告当真不少,抄写书记、店员、账房、秘书、通译……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个通洋文的商行买办协理,月薪至少大洋三十五块。

颜幼卿叹口气,不由得想起安裕容——那样的人想要找活挣钱,可真是太容易了。如自己这般,若能当个书记或者店员,一个月拿八块十块银元,还得谢天谢地。

大多数发布招人广告的商行就位于码头附近。事实上,自码头两岸往城市内部延伸,数条道路交织成一片网状街区,形成了海津最为热闹繁华的商业地带。内海与运河在此汇集,又因其处于整座城市下方,故当地人称之为“下河口”。

颜幼卿拿着广告,一路打听,按图索骥,挨家上门询问。这回人家倒是不嫌他个头瘦小了,见了面只问两个问题,首先问多大了,然后问从前干过没有。连续被几家掌柜或直接或委婉地拒绝后,颜幼卿大概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无非因为自己年少识浅,纵然算术文字再好,老板也信不过,不敢任用。他有点无奈,甚至想干脆回头,也像别的苦力一般,围住管事不放,好赖讨份搬运的活儿。个头瘦小不是问题,当场表现一番,不怕没有人要。只是卖力气挣钱太慢,顶多养活自己,其他可就谈不上了。

当初徐文约写下地址的那张草纸一直贴身收在里衣口袋中。颜幼卿并不打算现在去找安裕容。总得多挣些钱,才有脸去见恩人。如安裕容徐文约那般,都是有本事的能人,自己别的忙或者帮不上,至少先把该还的钱还了。

这么一想,颜幼卿厚着脸皮,往下一家寻去。

到第二天傍晚,下河口凡是刊登了招聘广告的商行,叫颜幼卿问了个遍,竟没有一家肯用他。无奈之下,只得回转码头边上。不管怎么说,卖力气总不成问题。他转回到码头空地,才意识到时候不对。干活的苦力们都散了工,招人的管事更不知上哪儿找去。

正踌躇间,忽听有人唤道:“这位小哥!颜小哥!”

回头看时,是一个中年男子,瞧着有几分面熟。此人头顶廊檐下一块牌匾,上书“广源商行”四字。想起来了,这家商行招聘账房,昨日自己曾经来过。

“请问颜小哥,可有了高就之所?”

颜幼卿摇头:“在下尚无托身之处。请问掌柜的有何贵干?”

因昨日回绝了一次,那中年男子试探道:“小哥若不嫌弃,可愿到敝商行试上一试?”

颜幼卿当即应了,入内详谈。他囊中告罄,急于找个地方安身,听对方答应食宿全包,二话不说便签了试用合约。因无保人,只得将马儿押给商行,月俸从十块银元降至八块,也顾不上计较。

做了几天之后,颜幼卿方慢慢摸出其中门道。这广源商行说是聘用账房先生,实际不过寻个码头库房看守。因老板最喜做紧俏货生意,速度快,周期短,出库入库时候不定,看守之人常需帮忙登记点数。商行又有不少洋人生意,不光要能写甲乙丙丁,还要能照葫芦画瓢,描画洋文字母。如此一来,对库房看守的要求就高了。然而通常愿意当库房看守的,难得识文知数。若是登报纸广告寻人看守仓库,那识字的又多半不肯来,故而托辞招聘账房。只是正经账房月俸十五块银元起,绝不会同意蹲守在码头库房里。广源商行的广告登了快一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人。

接待颜幼卿的,是商行设在码头的分店掌柜王贵和。至于商行大老板,则是海津地界赫赫有名的胡大善人胡闵行。胡闵行做生意眼光犀利,动作迅捷。旁人都忙着辞旧迎新、欢庆佳节,他却抓住洋人不过华夏旧历新年的机会,抢先运回几船最时髦的舶来品。新货赶着年后就要面市,码头库房看守却在年前辞了工,这才急忙登报招人。王掌柜本不愿用颜幼卿,奈何生意等不得,勉强抓来试试。谁知越用越顺手。到第二个月,立刻签下长约,工钱也涨到十块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