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论政(1 / 2)

两人笑闹着来到了两仪殿前,虽然在到了殿两人就摆出了一副正经的样子,但是在殿内处理公务的李世民还是因为听到声音而看到了两人笑闹的样子。

虽然按理来说一个合理的帝王应该尽量少受私情的影响,但是少受影响并不代表这要完全断绝,能看到自己的太子有这样快乐的样子李世民还是很乐意的,更何况这个他笑闹的对象还是姜云明。

“父皇。”姜云明和李承乾二人齐齐拱手,对着李世民行礼。

“嗯,今日边关传来急报,朕想着叫你来谈谈看法。高明,你好好听,也好好学。”李世民说完挥了挥手,让内侍宫女退下的同时也让姜云明二人坐了下来。

“年前高远为先驱,带着十几人趁着风雪和夜色将火炮运送到了定襄城外,轰碎了定襄城的城门才得以让李靖率领的轻骑部队攻下了定襄城,虽未俘获或斩杀突厥可汗颉利,但是却也让颉利落荒而逃。年后高远因时局变化返京,但是战场上的行动却未停止,大总管李靖带领我大唐的将士们与李勣和柴绍兵分三路且战且进,使得颉利一退再退,从碛口到白道再到云中,最后在我大唐将士的奋勇之下颉利一路推到了铁山,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问题。”

李世民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转而看向了姜云明。

“颉利派出了特使执失思力通过了边塞,此时正朝着长安而来。据李靖回报说是突厥可汗颉利想要谢罪求降,并且愿意举国内附。”李世民敲了敲书案,看着抬起头来的二人。“高远,高明,你们怎么看?”

“高明,你是太子,你先说吧。”姜云明朝着李承乾推辞。

李承乾是太子,姜云明不知道这段时间老丈人把他的继承人培养成什么样子了,但是能处理这种两国交战之时所产生的政治事件的机会并不多。姜云明自知自己在行政这一方面没什么天分,而且因为他先知先觉的预知也就让他没办法去想其他的方法,因为他总会不自觉的被历史上的处理方案所干扰,会不自觉的就往历史上靠。

听了姜云明的话之后李承乾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父皇,在得到了肯定的眼神之后开开口:“儿臣觉得这只是那颉利可汗在明知不可为之后才有的想法,虽然我们要彰显大国和胜者的风范,但是也要提防那颉利可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儿臣觉得颉利此等人物一定会在暗中寻求机会东山再起。是以儿臣认为,和可,降也可,但颉利及其子孙皆要到长安蒙受圣恩,接受我大唐的封荫并在长安终老。”

有理有据,看得透想也的清,李承乾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已经是魏征和孔颖达那一派的最终结论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导致事情发生偏移的话这基本上已经是朝廷最后下达的指令了。

“高远,你认为呢?”李世民并没有着急,对自己儿子所发表的看法并没有评价,反而是转向了姜云明。

“站在太子的角度来看,高明所说的一切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需要修正的了。”姜云明对李承乾的建议表示了许可,这让李承乾多少有些兴奋。“不过若是儿臣所料不错的话父皇已经决定让人去安抚颉利了吧?以儿臣对药师公的了解来看,我唐使到达那颉利的牙帐之时,就是我们大唐大军兵发之日,因为唐使的出现必定会让颉利放松警惕,如果是药师公的话一定会趁此机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