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自嘀咕着,百官却做出不甚惶恐的模样,赶忙分列城门两侧,双手抱腹,等候其余人到齐。
而作为百官的领衔者,陈平也是早早赶到城门外,闭目养神之余,不忘思量着刘恒此举中暗含的深意。
自北而来,却出现在长安城西墙上的直城门外,刘恒此举,显然是在避免入城之后发生变故。
而完全不遵守游戏规则,比大部分朝臣更早赶到城门外,则是透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要么,是刘恒急不可耐,在唾手可得的皇位面前,连半刻都按捺不住。
如果是这样,那陈平等老臣自然是要长松一口气,然后筹谋起将来的朝堂格局:如此急不可耐,就意味着没有城府,日后朝政大权之着落,还有争夺的空间
而另一种可能性,则是让陈平略有些焦虑起来。
继位之后,新君刘恒,恐怕不会像小皇帝那般遵守游戏规则,维持表面上最起码的体面了!
一旦事态发展到那种程度,陈平等人能否继续掌权,甚至都不再重要当皇帝亲自撸袖下场,肆无忌惮的破坏政治规则时,政权,便必然会陷入漫长的动荡。
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刘恒这般作态,是想要提醒朝臣百官:如今做主的,是新君刘恒,那汉室朝堂,就将进入新一阶段的君臣博弈,以及权力碾压之中。
而且这种博弈,与先前朝臣与小皇帝之间的博弈还有所不同。
先前,陈平为首的朝臣与小皇帝刘弘博弈,表面上看,是在争论刘弘究竟是否为刘氏血脉,但双方的实际矛盾,其实是吕后病逝之后的朝政大权归属大权,究竟是由陈平、周勃这样的开国老臣把持,还是年少的皇帝刘弘把持。
对于刘弘掌权,陈平等老臣所担忧的,也不过是前时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一事,是否引起了小皇帝刘弘的不满,是否存在刘弘掌权之后,针对开国功勋集团秋后算账的可能性。
简单而言,双方矛盾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还属于权力斗争的范畴。
即便小皇帝最终被戴上伪帝大帽,其原罪也根本不是血脉存疑,而是小皇帝可能存在一个危险的动机:因诛吕之事为由,针对陈周功勋集团发起报复。
而现在,代王刘恒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强势夺位,在汉室皇统传至第三代的情况,以第二代庶支的身份登基,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就算闭着眼睛,陈平都能猜到刘恒登基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给天下人一个合理得交代:刘汉江山,为什么在传到第三的情况下,又落到了身为第二代的刘恒身上。
也就是说,刘恒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皇位合法性的问题。
可千万不要以为兵强马壮者为王的道理,适用于此时的汉室尤其是在刘邦以近乎庶民的身份,鲸吞天下之后不过二十余年的此时,无论是民间舆论,还是政权引导的方向,都是在极力淡化刘邦的神武。
原因很简单:富有者恐惧的从来不是贫穷,而是贫穷者同样变得富有。
具体到汉室,便是以武得天下的汉政权,最担心下一个沛公出现,如高皇帝刘邦那般鲸吞天下。
所以在汉初,政权对于舆论的导向,实际上是在极力强调刘邦得天下的玄幻部分斩白蛇起义也好,赤帝之子也罢,乃至于吕后凭借一片云朵就找到刘邦,实际上都是刘汉政权刻意引导的结果。
为了将刘邦得天下刻画的更加神秘,更加命中注定,刘汉政权不惜淡化甚至抹黑刘邦的治武功,将刘邦的能力全盘淡化处理,以求凸显出刘邦君权神授的一面。
高皇帝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是个老流氓啥也不懂啥也不会
高皇帝得天下,跟邀买人心雄心壮志都毫无关系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相信:高祖皇帝的天下,果然是天意啊
如若不然,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会坐的上皇位呢?
而这样的舆论引导,是从二十余年前,汉太祖高皇帝尚为汉王之时,就开始贯彻的普世价值。
如今二十余年过去,神州大地经历了一代人的沉淀,对于刘邦得天下,也早已认同了刘汉政权的定义:高皇帝得天下者,无他,唯天命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恒如果撇开脸不要,承认自己登上皇位,是凭借在萧关打败了刘弘大军,那刘恒的皇位合法性非但无法得到天下人认可,就连刘汉政权的合法性,都将被动摇根基。
哦代王打败天子,就抢到了皇位啊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只要这样的认知,出现在那些坐拥千里疆土,手中有钱有人,拥有号召力的关东诸侯脑海中,汉室天下,就将一夜之间倒退到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时代。
所以,刘恒无论是出于自身皇位合法性的考虑,还是刘汉政权统治合法性的考量,都必须在坚持君权神授的前提之下,为自己成为天子给出合理解释。
就目前而言,这个解释,看上去已经被朝堂摆上了台面:伪帝刘弘,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皆非孝惠后嗣。
身为嫡脉二代的刘盈没有留下血脉,刘氏嫡脉宣告绝嗣;按照周礼中关于皇位继承的兄终弟及之传统,代王刘恒以孝惠皇帝的弟弟中,年纪最长者的身份入继大统,取代孝惠一脉,成为了刘氏嫡系。
但这样的解释,顶多只能骗一骗俯首耕地的底层百姓,根本不可能骗得过那些居心叵测,想过一把皇帝瘾的关东诸侯。
嫡庶分门别户,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旁支庶脉不再具备继承资格,以确保嫡脉不会被旁支夺去,从而避免旁支夺嫡的状况发生。
现在,代王刘恒以刘氏旁支的身份,单凭武装造反取代了嫡系,那对于其余旁支,即关东刘姓诸侯而言,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旁支也能做皇帝?
嘿嘿嘿嘿
巧了,寡人好像也是刘氏旁支来着!
这也是历史上,原本在孝惠时期乃至于前后少帝时期,都对长安保持谦恭的关东诸侯,在帝刘恒继位之后一改往日面目,直到景帝朝,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的缘由所在。
对于刘恒成为皇帝,关东诸侯不服。
很简单的道理:刘盈做皇帝,那是高皇帝决定的,没人能说什么,人家是嫡系。
就算后来前后两个儿皇帝登基,那也是嫡系的事儿,跟旁支毫无关系旁支,说好听了叫亲戚,说难听点,也终归是外人。
而刘恒做皇帝,那就不是嫡系的事儿了代王这个旁支都能做皇帝,那我们为啥不能?
我们也是旁支啊!
都不用说别人,光是此时此刻重兵驻扎在睢阳城外的齐王,就足以让刘恒头疼人家可是连嫡系的刘弘,都敢驳斥为非惠帝子的!
对于刘恒这样一个旁支得到皇位,齐王能服?
刘肥那十几个儿子,哀王刘襄亲爱的弟弟们能服?
从这一点而言,刘恒所要面对的问题,比小皇帝刘弘要严峻的多。
为了避免那样的事发生,刘恒有且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关东诸侯,尤其是齐王一脉尽数剪除;要么,接受关东失去中央掌控的现实,成为末代周天子那样的名誉皇帝。
答案不言而喻: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这也是陈平与朝堂的共识:代王登基之后,首要大事是关东诸侯;而陈平的开国老臣能作为博弈筹码的,也恰恰是此事。
刘恒要想剪除关东诸侯,除了要在大义层面站住脚之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得到长安中枢的一致支持。
尤其是在小皇帝刘弘,刚刚演示过在没得到朝堂支持时,镇压诸侯王会发生什么事的实践课之后,代王刘恒必然会为了压住关东诸侯,而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堂妥协。
比如为了朝堂安稳,而保留陈平的丞相之位,恢复周勃的太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