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正在稳步进行,流水线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农忙已过,村里人大多都成了闲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了李家的流水线,据说工作不累,还能拿不少的报酬,每天五文,着实不少了,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工作的内容...
每个人看着面前大小不一的木头,只感觉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明白要做什么。
所以,为了流水线能够正式开展,李振又耐下心来,将被如何打磨零件和规格大小一一教给了村民,
工作不算难,就是环境有些糟心,几十个人同时打磨零部件,一时间木屑满天飞,这样下去可不成。
长时间吸入木屑,对身体损耗极大,李振可不是前世那些个黑心老板,何况他手底下做工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村里人,也是李振在这个世上立身的根本。
于是李振再次着急村里的各家婶子,妹子,凑在一起做口罩。
古代不比现代,用于纺织的材料多种多样,只能用棉布的代替,厚厚的垫上几层棉布,挂在耳朵上遮挡木屑,效果倒也不错,一天带下来,咳嗽的次数减少了许多,基本不在产生影响,李振这才放下心来。
虽说棉布造价不低,但每个人发放三个,换着佩戴也能解决目前的问题。
于是,在全村人的不懈努力下,第一架水车只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便呱呱坠地。
当然了,在将成品交给谭哲彦和县令之前,李振和三叔还需要检查一番。
零部件是否适配?有没有出现损坏的情况?既然要长此以往的做下去,质量是必须要保证的,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
好在村里人还算争气,也没让李振失望,大部分零部件都达到了标准,个别的小部件只需稍稍打磨一下即可,基本没有出现大问题,可以投入使用了。
至于组装水车的事情,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三叔的身上。
反正是去邻村,不算什么远路,更何况,李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李振起了个大早,顺带着把如烟和叫醒,夫妻俩直奔三黄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