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孩子回家开始这母子两就一唱一和,把我欺压地头抬不起一点儿。
化悲愤为食欲,一个人默默走到厨房里给自己那碗盛满,往下压一压再加一点儿米饭。
吃他们母子的,喝他们母子的,能拿回多少老本算多少。
饭桌上所谓正在给米彩夹菜,他只能夹到最靠近自己的那两盘,葱爆羊肉和鸡蛋饼。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那两盘是我做给所谓吃的,米彩不喜欢葱花,但孩子并不知道,把两大块羊肉放在米彩碗里,上面还夹杂着几片绿色。
鸡蛋饼就更不用说了,葱花在上面铺满了,葱爆羊肉把葱花挑出来还相对容易一些,鸡蛋饼你挑一个给我试试看。
所谓注视下米彩夹起了羊肉,准备放自己嘴巴里。
“所谓,帮爸爸妈妈拿勺子,给你喝牛肉汤。”
孩子听了屁颠屁颠跑厨房去了,我把米彩碗里的葱花食物消灭干净。
米彩面无表情,但我知道她在装模作样,心里其实万分感激说不出话,千言万语最后汇成了沉默,这就达到了真诚感激的最高境界。
“自己摆的盘怎么把葱花多的都放自己这边了?”
“孩子习惯坐这边,远了他夹不到。”
米彩说完我才意识到,所谓习惯坐在门口这边,小胳膊小腿儿还够不到桌子那边的菜。
我坐在饭桌上可能是自己做的缘故就只顾上吃了,孩子要吃什么都是米彩来夹菜。
我只能希望孩子以后也意识到,家里餐桌上他喜欢吃的菜永远在自己前面伸手就能夹到并不是巧合,是他母亲有意为之。
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需要米彩知道:自己孩子习惯在饭桌坐哪一边,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些都要清清楚楚才能做到。
所谓拿着三个勺子回来给我们复命,米彩用很轻柔的腔调对他说:“所谓,再去拿三个小碗回来,妈妈帮你盛碗里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