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1 / 2)

 奥地利商人的打算是拉着东非的学生到奥地利去当工人,这种反差其实并不奇怪,就像前世很多菲佣拥有大学学历一样,加上东非本身推广了中学层次义务教育,但是本土都消化不掉,很多还要从事农业,所以到奥地利当产业工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像东非这种有学历,有一定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讲德语的中学生,只要稍微培养就能成为优质产业工人,而且价格上肯定比奥地利本土的同层次学历人才低,性价比高,所以这很合理。

“克拉尼斯市长,我想问一下,你们东非所有城市都和摩加迪沙一样,实现了对这种城市的义务教育普及么?”奥地利商人特来尔还是不太相信东非有能力在全国普及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制度。

因为摩加迪沙市再小,也是东非一个行省的省会,所以地位上和一般城市大为不同,所以有所中学也不奇怪。

摩加迪沙市市区人口才不到一万人,确实是座小城,所以一所中学就足够了。

而东非东部十年前左右的第一次婴儿潮,再过四五年差不多就应该到了这批新生代上中学的年纪,到时候东非的中学生数量还会迎来质的飞跃。

摩加迪沙市倒是不会受影响,因为东非吞并和开发北方省的时间比东部要晚的多,内陆和南部那些地区更是如此,比摩加迪沙市还要晚上一些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东非全国中学生数量也不少,现在就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大约十二到十七岁年龄段),比一些小国的人口还要多,每年毕业的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东非吸纳中学生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深造,本土几所大学招不了多少人,在校本土大学生数量至今没有破万,仅有三千多人,走的学校一个年级招生仅百人左右整个学校才数百人,除此外每年还有四千留学生,加在一起也才七千多人。

这个数量并不算少,要知道1871年德国统一时全国高等学历学生数量才一万三千多人,到1880年德国的大学生数量也才发展到两万多人,东非能攒下这么多家底已经相当不容易。

这还是沾了东非作为德意志国家的光,要不然就是想派留学生都没有门路,像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君主制国家都是东非留学生重要目的地。

像日本每年只能向欧美派出上千留学生,价格还不便宜,而东非有几个友好关系国家的留学生合作,成本方面就大为节省,名额也多。

二是军队,海军是大头,其中海陆军军校,即黑兴根军事学院和斐迪南海军学院占有一定份额,属于军队系统。

三就是工厂,工厂吸纳一部分,但是像摩加迪沙这种没有什么工业的地区,所以也没有相关需求,普通低学历,甚至不需要学历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达累斯萨拉姆市,内罗毕,姆贝亚等工业城市吸纳程度就高的多。

克拉尼斯倒是没有多想,只是针对特来尔的问题说道:“这是自然,东非的义务教育普及力度很大,而且时间也比较早,虽然没有你们奥匈帝国的发达地区相比,但是比那些落后地区就要强很多了,基本上每座东非城市都普及了中小学义务教育。”

奥匈帝国的义务教育,比东非成熟的无非就是奥地利,捷克等地区,至于匈牙利稍微差一点,其他经济更落后的区域,普及度就更无法和东非相比了。

“那东非普及中学层次义务教育的城市有多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