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要因地制宜,才是关键!(1 / 1)

听到父亲情绪低落的话,赵承平也是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他也是在观察赵家村的环境。

的确很落后。

在山头上看,村子坐落在连绵的山坳中,四周被贫瘠的土地包围,鲜有绿意盎然的景象。

村民们居住的多是简陋的土坯房,屋顶覆盖着破旧的瓦片,有的甚至漏风漏雨,排列无序,显得杂乱无章。

由此可见,赵家村人居环境很差。

环顾四周,村道狭窄,坑洼不平,到了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不仅是道路,赵承平还了解到医疗条件以及教育条件也很落后,很多村民要去外地上学和看病。

由此可知,赵家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

再看村民们,黝黑的脸,说明他们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从事着最低级的作物生产活动。

而且,他们衣着朴素,一件衣服看上去已经穿了很多也舍不得换,可想而知,村民们的收入之低。

除了农业,云溪村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以寻求更好的生计。

然而,由于教育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依靠着微薄的农业收入艰难度日。

赵承平知道,要改变赵家村贫困的现状,关键在于经济。

而对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而言,发展经济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支柱型产业。

只有这样,才能带领赵家村的村民脱贫增收。

可是,赵家村现在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