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脑惯性(1 / 1)

对于这点,李晶雅接受良好,她对此毫无怨言。

她从不要求养育者对自己掏心掏肺,她并不觉得那会是什么舒服的体验。

她见过一些将人生押注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她认为在这样的家庭里,只要孩子有独立意识,或者说有独立的意愿,必将会有一段痛苦、煎熬并存时光,而且不一定能摆脱。

她的姥爷与李泰和之间扭曲的父子关系也能归类于此。

与其面对这样糟糕的境地,丧失一点主导权也就不算什么了,而且这也不是永远的,主导权终究有回来的一天。

李泰和明显早就开始为她的独立开始作准备了,从经济基础到人格独立,他就像是心里有一个进度表一样,一项项稳定推进,她反倒是相对无所适从的那一个。

可能是今天发生了一些熟悉的事情,让李晶雅又一次想起了李泰和,自己的幼年生活,自己的家庭,就连即将到来的颁奖都没能阻止她混乱的思绪。

她其实很少会想这些,因为家庭这部分,她只能接受,不管是李泰和,还是姥爷,都不是她能改变的。

既然想了也没有用,只会平白增添烦恼,她通常是不愿意让自己去做这些无用功的。

但是思绪既然蔓延了这里,她也不会去刻意回避,这是拉莫特医生的要求。

拉莫特医生曾经郑重告诫过李晶雅,不要一味功利主义,有时候身体、大脑自发性地要去做些什么,最好不要抵抗。

人的躯体是高度智能化的,它想要做些什么,通常都是有其目的,最好不要有意识地抵抗它。

就比如,当一个人某种营养缺失时,大脑会自动发出指令,让人突然对某样食物充满了狂热的食欲。

儿童、孕妇的食谱变化、挑食都是有科学解释的。

李晶雅的思绪就如同水面上的波纹一样,漫无目的地延展开来。

她尝试分析自己的变化。

刚才,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很多幼时家庭生活的细节。

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