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拉着她坐在身边,提起笔开始写作坊各种酱料的制作过程,坐在一旁的李玉莲看陈瑜的眼神里都是崇拜,她从来都拎得清,苏芸娘成了自己的母亲是一大家子的福分,自己不远嫁也是有照看弟弟们的心思,而她能心甘情愿的叫一声母亲,那是因为芸娘好,因为苏家的厉害!
别说现在,就是将来,自己断然不会像对待崔家那般的对待苏家,但就一个苏家老夫人,自己就应付不了的。
人,都自私,但不能无脑,正是两利之间取其重,两害之间取其轻。
当晚,陈瑜把苏芸娘叫到身边。
还不等陈瑜说话,苏芸娘就笑着说:“玉莲最是会审时度势,不过娘的话芸娘记住了,也照做了,所以我们母女相称,极其亲密,倒是不算隔心,身为继母,娘,我不会拎不清的。”
“往后也是如此,除了你的大度和慈爱,必也有李斯忠对你的尊重和敬爱在里面,这已经是很难得了。”陈瑜对芸娘也有信心,苏家的姑娘身后是苏家,感情深厚,夫妻伉俪情深自然是好,就算是有些不痛快,李家也得掂量掂量苏家容不容自家的姑娘在婆家受气。
账目给了苏芸娘,陈瑜问:“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那边开了四海酒楼,三嫂开了绣坊,我知道咱们家的买卖会越做越大,所以没啥打算,就好好经营我的酒楼,如今多了个作坊在手里。回头得多存一些银钱,日子这么过下去挺好的。”苏芸娘笑着说:“娘,我很知足了。”
陈瑜拍了拍苏芸娘的手臂:“也该知足。”
人生不过如此,知足常乐,再说苏芸娘是求仁得仁,财也不弱,已经比太多人过的好了。
这一趟回娘家,别的不说,陈瑜对苏芸娘以后的日子是真放心了。
再者,李玉莲的退出后,苏家手里的买卖都是苏家的,陈瑜完全能都放在一起规划起来。
至于织染坊那边,陈瑜心里明镜儿似的,早晚都会成为苏家的,梁子谦不会把这种买卖留给下一任,原因无他,苏家的强大是助力也是阻力,梁子谦是官,他不会给下一任县令官商一家的机会。
出了门子的姑娘回娘家是住不长的,惦记着家里的日子和人,所以苏芸娘张罗回去,陈瑜也没多挽留,左右往后日子长着呢。
郑月娥这两天可忙得脚打后脑勺,安顿了严母一家,准备了一个婆子一个丫环伺候着,回头又陪着潘凤阁的家眷,知道自己的婆母太忙,她就多安抚一下凤娘娘俩。
陈瑜过来这边,郑月娥一眼就看到了,笑着说:“我娘太忙了,就差长出来三头六臂了呢,这贪黑过来肯定是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