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读书人,即便在梁闲之前三石居群嘲的范围内。
但被此诗震撼,也放下了对梁闲的成见。
毕竟此诗,太过惊艳。
众人或是陷入诗中意境无法自拔。
或是惊艳于诗的“炼字”与“对仗”,细细品味。
大厅中的情况,传到了对岸凉亭中。
众才女也坐不住了。
跟靖王世子沟通过后,破例将众才女转移过来,欣赏梁闲的“真迹”。
现场的气氛,好像发现了某种天阶宝物一样。
除了韦春三人,还在桌边认真喝酒。
韦春对此有所预料。
他早知道气运之子梁闲会当文抄公。
《登高》他小时候学过,所以没有那种惊艳之感。
这诗再好,也是抄过来的。
程雪霜刚听到诗的时候,颇为惊艳。
但是她对梁闲的第一印象不好。